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

作者:洪从山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从“知识为本”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凸现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地理素质的进程,是当前新课程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那么新课程理念体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
  首先,新课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传统地理教学侧重对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和空间演变规律的介绍,“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因而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使学生对课本上介绍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书本以外的东西不想学、不会学;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因而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新课程则扬弃了这一传统的惯性模式,既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框架的构建,又注意让学生基于其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形成灵活的、系统性内化的、在多角度多层面丰富理解的基础上整合的经验知识系统,注意知识的应用性和发展性。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应为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即先发现有思考价值的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新课标更遵循人的知识增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弥补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原由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的活动过程。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
  其次,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事物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的愈充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佳。由于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即使同一学科的不同部分,情况也不尽相同),学习主体(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想找到一种现成的完全符合主体特点的学习模式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以一定的学习模式为依据,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对其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使之逐渐符合自身特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让学生学会了创造的方法,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创造。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支持新课改,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地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要有良好的师德。良好的师德则是对学生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良好的师德要求老师热爱祖国忠诚教育事业,立志创教育大业;有好胜心,敢创教育名师牌子;有献身心,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为教育事业贡献一切;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是对教师‘才’方面的要求,包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相应的学历层次,三维的知识结构,即教育理论、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古人说:“知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知识储备,讲课才能游刃有余;要有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否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轻负担”的关键;要有很强教学科研能力。要有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是教师更高、更深、更具有内力的素质功。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向地理(社会)教师的强力呼唤。因此,重视教科研,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这盘棋中的重要一着。
  推进地理素质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那么地理教师们在课堂上如何做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落后的授课模式。落后的授课模式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书、图、粉笔、嘴,很显然不适合现代学生,因此必须采用信息量大、快捷、准确、直观的多面体教学,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等。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其次要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我们地理教师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