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作者:蒋 蓉




  如何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呢?笔者以身边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具的使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语言的表达等方面予以突破。
  
  一、教具,简单能用
  
  曾一段时间,我们的语文课尤其是评优课,如果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遭到一票否决。其实不然,一节好课,并不仅是否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教育家魏书生他外出上课时,往往使用的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照样能上出精彩的课。众所周知,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没有电脑,没有大背投,有的甚至连电也没通,何谈使用电化教学、课件、多媒体?其实一节课上得好坏,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到位,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得法,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教师自身的文化视野是否很宽。这些都是上好一节课的决定因素。其实在日常的教学中有的内容根本不需要制作成课件。如有一位老师在上《邓稼先》一文时,把课文中引用的《吊古战场》的内容做成课件,让学生读、写。笔者认为书上已经有了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多此一举,让学生看书就行了。还有的老师把整段、整篇的内容都搬上了大屏幕。学生上课时几乎不看课本。教师其实是在为了用而用,给人以牵强生硬之感。但也有用得精妙者,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使用,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学的实际需要,简单易行,需用则用,可用可不用的可以不用。关于其他教具的使用也是一样道理。
  
  二、环节,简便易行
  
  把教学环节搞得多样、新颖和奇特,曾一度成为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这种做法是没有错,但如果过分地刻意讲究,就有“花里胡哨”、“哗众取宠”之嫌。例如有位教师教学《一件小事》时,让学生装扮成车夫、老妇人、鲁迅先生,在化妆上颇费了一番周折,仅表演就花了十几分钟,学生读书的时间反而少了。其实无需费此周折,让学生站在位子上完全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节省了教学时间。当然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一些表演、游戏、唱歌、画画等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等方面的能力。但我们要看到教学的实际需要,不能喧宾夺主,偏离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使语文课给人一种“花架子”或“做秀”的感觉。我们更应追求一种简易的教学设计,因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面对众多的教学业务,无暇去考虑更多的复杂的教学设计。其实老师的教学设计大都也只是在上公开课、评优课时才“颇动一番脑筋”,在常态教学中往往归于“平淡”。因此我们应多关注和研究在常态教学中的比较实用的简易的教学设计,在简易教学设计中追求有效。前面所提到的上课时只准备三块小黑板的老师,他上课的内容是《诗经》中《硕鼠》一课,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请全班学生唱一首喜欢的歌(调节一下紧张的气氛);→找位写字好的同学上黑板写课题(全班同学推荐一位写字好的学生,进一步活跃气氛);→分别让男女生朗读课文(男生先读,女生趁机看文章注释,然后女生读,当然读得比男生好,男生不服气,再读,这样反复诵读,很好地完成了“读”的任务);→释疑(学生提问,老师鼓励学生作答,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分析课文(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归纳出本文的主题以及诗经的艺术特色)。一节课下来,听课教师没有看到惹人注目的表演活动,看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看到的是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与探究,大家都认为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很简单很真实。从教具的准备到教学环节的设计,处处显示出简单却又容易操作,朴实中显示出真实。
  
  三、语言,简朴真实
  
  近年来,我们在课堂中很少听到教师批评学生,听得多的是赞扬声(特别是在公开课上):“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个作家”、“你是个朗诵家”、“你是个伟大的发明家……”一阵阵的掌声。其实,这赞扬声和掌声有不少是失真的。固然,学生在夸奖和掌声中感觉高兴,自信心得到培养,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夸奖有时候是否有点过分了。学生只因为回答对一个问题,说出一句精彩的话,读好一段(篇)文章……就成了××家,给人的感觉这些“家”是不是来得太容易了,有点虚夸了?是否会让学生滋生一种“飘飘然”的心理?在这种以“激励为主”的思想指导下,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有的甚至出现了偏差,我们也不敢指出。如有位老师在上《记王忠肃公翱二三事》一文,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说出王翱的形象,但其中一位学生说王翱对家人冷酷,不近人情。这位老师连忙夸道:“你真聪明,你有独到的发现。”甚至有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干脆不作任何评判,敷衍了事。我们教师虽然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但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同样要敢于指出来,不能听之任之,要正确地引领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实实在在,我们必须懂得给学生廉价的表扬,不是教育的全部和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