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作者:金映南 周淑敏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要改进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要营造和谐氛围,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使其创新精神得以发挥。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其次,要大胆鼓励学生质疑。要打破“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观念,倡导勤思、善问的良好学风。教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的质疑,不要怕被学生问倒。再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要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二、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要重视培养创造思维
教学中,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想像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不拘泥于现成的结论,善于应变,敢于创新。二要通过寻找知识中的创造教育点,采用启发、引导的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以最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之中。三要善于发现和培育学生创造思维的萌芽。对学生在思维上偶有创造性的“信息”、“火花”、“微弱的发光点”,要引起应有的注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四是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激励。如对学生独创性的意见,独到见解的作文,有创意的制作等,都要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思维。
2.要重视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注意结合学科特点,根据不同的教材,确定不同的“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法”等教学点,把学科教学内容同科技教育因素紧密融合起来。同时,还要把科技教育向学生乐于参与的各类活动渗透,广泛开展科技活动。要针对学生崇拜科学家,爱好幻想,好奇好动,对大千世界的奥秘极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广泛组织学生开展集灵活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要重视参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科技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除让学生自然受到科技启蒙教育外,还要引导学生寻找社会周围的不如意的事物,然后通过各种形式把不如意的事物表达出来,让学生相互传阅、参观、思考,再启发学生如何把不如意的事物改改、拆拆、加加、减减,从中引发学生的创新火花。要引导学生开展小设想、小创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把设想、创造、发明变成现实。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主要指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个性。当代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强调“育人”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创新人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终极目标。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处于核心地位,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则集中体现为创新人格教育。
在现代社会,创新人格意味着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平稳的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成长期,可塑性强,是培养心理素质、塑造创新人格的黄金时期。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通过感受、表现、创造、相关文化鉴赏等艺术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由于课堂教学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培养健康人格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创新人格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全面的、和谐的人作为教育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其人格塑造。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格要素,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渗入人格辅导内容,最佳方法是在教学目的中加入人格教育的目标,使教学模式由智力本位、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