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浅谈汉字及其教学

作者:陈爱民




  一、从文化学的角度认识汉字的意义
  
  思想文化是伴随人类走出动物界而同时发生的,而文字的发明创造则是人类从原始的野蛮人变成文明人的标志。因为只有创造出书面语的文字这种符号,人类的思想文化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袁达,储存和流传;人类也才能借助这种符号进行交往与沟通,从而能借助文字对后代实施教育,使得人类的思想文化得以一代代传下去,并能不断地创造出崭新的思想文化来。直到今天,人们还以是否识字作为是否有文化或是否有文明的准绳,这说明,汉字教学在语义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和立足点,一个学生如果对祖国的文字不甚了解,他就不可能领悟到祖国文化的精髓,文化学研究表明,中西文化不同的根源就在于文字的区别。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现了危机,这种危机的实质是民族虚无主义,是近代中国的落后与西方列强的先进所造成的巨大反差促使中国知识分子急功近利地寻求救国真理时的产物,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麻木崇拜成为近代文化的一大特点。作为记载思想文化的工具——汉字,首当其冲受到了劫难,从本世纪就开始的“废除汉字”运动,便是“西方中心论”重要的一点,直到六、七十年代,还有不少人提出汉字应效仿西文,走拼音化的道路。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真的走到绝路,汉字真的毫无价值吗?
  显然不是,正当“西方中心论”在中国市场上盛行之时,西方的文化危机已经发生了。代表资本主义的理性和科学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异化,带来了最高价值的失落和作为自由主体人本身的失落,人重新沦为工具。可见,理性不是万能的。从叔本华以来,西方不少思想家为了解救西方的文化危机而向中国等东方文化寻求补充或借鉴,并一直延续到今天。这种情形已经宣布了“西方中心论”的破产,同时也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存在着具有现代价值或永恒价值的内涵。
  由此,在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汉字的意义,经过近二十多年对汉字的重新研究,以语言学、文字学、心理学、哲学、文化学、脑科学、智能模拟等多学科对汉字所作的不同层面研究,特别是九十年代对于汉字输入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发展,已完全摘掉了汉字头上“落后”的帽子。这些研究充分表明,不是汉字落后,而是对汉字的科学研究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二、汉字教学必须从汉字的本质特点出发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汉字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安排了3500个常用字的教学任务,中学阶段还需学习几千字。然而我们的中小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呢?一部分初中毕业生的作文中,错别字现象屡见不鲜;大多数学生对汉字的特点不甚了解,仅仅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识上:不少学生热衷于学习西文,而忽视国语的学习。这些现象固然与汉字系统的庞大,汉字语法的复杂有关。但长期以来僵化的汉字教学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汉字教学观表现为:(1)把汉字纯粹当成一种符号,跟西文一样的字母符号进行教学,有时甚至为教符号而教符号,忽略了汉字与西文的区别,忽略了汉字所特有的象形性和人文性,原本生动鲜活的汉字变成了干巴巴的记忆符号;(2)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要想学会一个字,学生须按教师要求,抄上几十乃至上百遍;(3)习惯把汉字分解成零碎的偏旁部首记忆,忽略了汉字的整体性认知功能;(4)割裂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忽略了字形对字音和字义的记忆能动性;(5)中学阶段汉字语法教学的程式化,导致学生难以从对汉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中小学汉字教学始终是脱节的。
  产生僵化的汉字教学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2)广大教者对汉字的本质特点缺少科学而明晰的认识。
  对于汉字的本质特点我们一般有以下几点认识:(1)汉字的字形在视觉空间表现为二维性差不多使每一个汉字都具有不同的鲜明个性,从而使汉字的书写具有成为申美对象的可能性,我国的书法艺术即产生于此,这种二维性比西文字母的一维性在认知心理上具有优越性。正如赵元任先生所说:“有很强的个性,你要在一页上找什么字,眼睛扫到近处,它就直盯着你,呼之欲出。”由此在汉字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在感性认识中,首先注重汉字字形的感受,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利用汉字的二维性特点,使学生学过之后就能过目不忘。(2)汉字字形对字义的影响,大于字音对字义的影响,因为汉字是以象形性为根基的,这种象形性使得汉字不受时空限制,古人的文字记载年代久远,但并不影响令人的理解,各地方言语调不同,但也并不能妨碍人们思想的交流。
  由此看来,汉字教学应不同于以音表义的英语教学,也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公式化语言教学,汉字教学应立足于汉字的本质特点,立足于汉文化的肥沃土壤,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汉字教学
  
  我们说汉字教学应从汉字的本质特点出发,从汉文化的传统出发,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死搬硬套古人的做法,恰恰相反,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在扬弃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不断革新汉字教学观。
  首先,汉字教学应脱离应试教育的束缚,应试教育割裂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忽略了汉字的象形性特点,不顾学生的年龄认知心理特点。采用费时低效的教学方法,强调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一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今后需利用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重新规划汉字教学,从教材、教法、学法等诸方面进行探索,摸索出一套适应于汉字特点的教材、教学体系。
  其次,汉字本身在发展,汉字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千百年来,汉字的发展是显著的。更为重要的是,在走出了“西方中心论”、“汉字落后论”的阴影之后,对汉字的研究,重新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在一步步深化。例如,原来人们都认为汉字难读,难写,难认的观点,现在已被重新认识,反而成为汉字的优点。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汉字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字,最好学的文字。正如香港的安子介先生预言:“21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在这种认识的指引下,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汉字教学必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必将更快、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