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新课改:教师如何当好角色

作者:金桂林




  目前,有部分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偏低,无论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上都不能充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甚至在新课改实践过程中形成阻碍因素。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现就近几年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存在的几种不良表现予以列举,并坦诚地提出肤浅的见解。
  表现一:陈旧的传统观念作怪。其表现核心是“考试结果说明一切”。目前有部分中小学在评价教师上形成一个“怪圈”,总是以单一的文化考试“一锤定音”。哪个班得了第一名,哪个班出了“状元生”,那么老师就是功臣,就是“座上宾”。其先进、优秀荣耀非他莫属。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从制订考核评估机制上着手。在新课改过程中,究竟如何评价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而在教学中,则看其所教的学生是否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的意识,是否有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效果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是看培养的学生是否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是否有特长和个性,是否在原有水平上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表现二:概念上的模糊知识。其核心表现在“教学中的随意性”。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也有少数教师甚至是领导存在片面观点,认为实施新课改后不再搞频繁的文化知识考试和竞赛,不再为学生的考试成绩日夜操劳了。于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要求放松了。还有的甚至在教学中随随便便,不认真备课、批改作业,不耐心辅导学生。
  存在上述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欠缺和对新课改的理念缺乏理解,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三个环节着手。一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学习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和培养。二是加强对新课改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让他们认识到实施新课改不是简单的“打打闹闹”和“玩花样”,不是不要教育教学质量,而是通过新课改进一步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三是要建立师德考核制度。重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言行举止和品行风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的方式可采取小组鉴定、教师互评、家长评议、学生参评、学校考核等环节进行量化打分,其结果载入教师师德档案,并作为年度综合考核重要内容之一。
  表现三:综合能力的差异。其核心表现在“知识面狭窄”和“教学基本功的欠缺”。例如,在农村中小学,有少数教师基本功不扎实,教理、化(自然)的不会做实验,教音乐的不懂简谱和五线谱及简单器乐的弹奏;教美术的不懂“三原色”和基本形的变化等等,至于运用电教设备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操作能力更差。
  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最有效、最走捷径的办法就是扎实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研修;狠抓教学基本功的落实等。使之人人成为教学能手和行家,最终以达到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
  实施新课改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也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教师,要积极投身于这一行列,顺应新课改发展潮流,甘当新课改的促进派和“弄潮儿”。实施新课改的主力军在教师,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关键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