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引领创新 张扬个性

作者:刘燕红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都有同感:费尽心思地指导,苦口婆心地启发,学生写出的作文仍是内容、形式千篇一律,毫无生气、毫无灵性,缺乏真情实感,更少个性的张扬,创新的火花。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压抑个性,随波逐流,可谓“为赋新词强说愁”,习作时缺乏创新意识。鉴于此,我追求一种“激活学生个性创作”的创新作文,注重引领学生仿中求活,写中求异,想中求新,培养习作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于 活 动 中 激 趣
  
  作文需要激情。许多学生因为没有激情,没有体验,没有生活,没有材料,写作时不能生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链,以至于说到道德,就写帮大爷推车然后不留姓名就跑开,其余的内容就无从下手。真正不行,就抄些好词好句或范文,编些“假大空”的东西来应付。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其文章有真情实感,且构思新型。 研究发现,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使之动情,产生了灵感和表现欲望。所以生活和活动最能激发情趣,诱发灵感的产生。为此,在写作前,我经常有意用几分钟的时间,引学生入特定的情景,以诱发可说的话题或将发掘的资源,以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引起学生思维震荡,把学生推入活动之中,在简短的活动中去感知,去领悟,去想象,去发展,在活动的基础上构思文章,把活动过程中的思、听、说、读、写、动揉和在一起,组织出自己的文章来。如看图作文(①登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文的报纸②一张汇款单③一封表扬信)写作前,我手拿报纸,“冲”进教室,开口就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旨在造成一种气氛,创设一种情景)读完问:“充满爱心的我们该怎么做?”学生从刚才的怜痛中一下子转入了豪壮情感之中,“捐”字脱口而出。于是马上进行捐款活动。我从学生的眼神、动作、感受到了真切的情怀,更重要的是在我所营造的这种特定的情景氛围中,以信息纷呈并互相沟通给学生造成最佳的“思维态势”,其真情被激发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里的弦响起来,要打开他们的创造源泉,就必须教给他们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众多关系。
  
  二、于 探 索 中 求 异
  
  探究创新作文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办法,并能从表达中求异,于选材中求创,最后从“异”中求优 、出新。如学了巴金的《春蚕》后,班里出现了一股“养蚕热”,我索性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兴趣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写一篇作文,汇报自己养蚕后的真实体会,文章立意不限。结果,学生们一改以往写“春蚕”就千篇一律地写“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有从珍爱生命角度立意的(蚕虽小但也是个生命),有从社会实践体验去写的(养蚕很辛苦,得花好多时间),有从养蚕的乐趣去写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从探索蚕的生命奥秘去写的(为了证实书上的知识,亲自喂养,并作解剖观察),也有的直言不爱养蚕(蚕生命脆弱,吃了带水的桑叶就会死亡)……同一题材,竟有如此丰富的立意,这完全源于学生用心的观察,真心的体验,真情的告白。可见,本着“角度求异”思想,要求学生以新方法、新观念、新行为带动新思维,定能写出新想法、新认识及新感受。如此一来,学生写出的文章会更富有思想性和科学认知特点,分析和综合表达能力也会迅速提高。
  
  三、于 想 象 中 创 新
  
  “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新课标指出:习作时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故教师要为学生引好路,让他们走出自己的轨迹,打破定势,尽情思想,任意发挥,自由创作,准许他们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想象和情感,用他们笔尖下活灵活现的人物,生动有趣的情节表达出来。
  有一次,我为学生提供“小狗”“电脑”两个词,让他们自由想象,设想会发生什么事?……学生构思奇特,有的说小狗在电脑上发E-mail;有的说小狗见到了电脑以为是怪物,引发了一连串趣话;有的说电脑帮助小狗解决了一个个困难……以上事实正好应验了这样的一句话:“创造的本质是求新,无新便无创造”,因此,作文训练时,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与无穷的创造力,引领学生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广开思路,主动尝试,鼓励他们写想象作文,让他们写“与众不同”的文章,允许学生写童真童趣,写出自我、写出真我、写出独我,一句话:写出个性。这样一来,学生方能真正把习作当作一种享受,一种自我满足,从而促使他们自由的个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创新是一篇作文成功的灵魂,是学生个性创作的不竭动力”,只有倡导创新作文,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焕发灵性、抒写天性、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