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师德——教师之灵魂
作者:李清国
一、师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独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实践者
我国曾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谚语,这足以说明教师的足迹是孩子的里程碑,你的言行举止、品格、谈吐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形成产生影响。托斯泰曾经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也有人说:“一两身教胜过一吨言教。”这是因为身教是一种隐性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用教师自己包罗万象的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永久坚持,始终把德育建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首位,把她作为教师师魂来评价奉献精神,这正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所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反复,才能完成。”师德,尤其是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陶治情操,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素质的建设者致胜法宝。无论是主体与对象,感性认识与理性的发展。从古到今,师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意义深远,影响重大,(《论语·述而》)中就有“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之说;当今的《师德规范》也同样可以看出教育者的道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之重要。去实践教书育人的郑重承诺的必要性。
二、高尚的师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它是培养孩子做人的需要,是需要教育者的不断深化和始终
如一的坚持
清初思想家颜元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是身修,心尚礼则心泰”。强调了注重文明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孩子都十分必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端正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彻底迅速的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加强做人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使之形成自觉性,加强德育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成为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身教,以情育人,以德育人,如:在安全教育时,教育学生上下楼梯慢步轻声,靠右行,而教师却做不到,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效果甚微,使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大大折扣,可见高尚的师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她需要教师坚持自觉践行,不折不扣,只有这样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最优化,教书育人才能成为现实,使鞭策和推动互为作用。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提高教师道德品质,尤其是职业道德修养,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实现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所提出的造就一大批教育专家的宏伟蓝图的重要环节。
创建,“人和”关系环境,营造师行民主平等的氛围,坚持以人为中心,强化德育为首,这正如孔子所说:“仁”为百德之首,而教育又强调育为先,注重德育实践、管理,从而实现德才兼备。
不断学习德育理论,提高德育教育的自觉性,把德育教育同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陶冶老师情操,转变其气质,培养其优秀品行,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把知、情、意、行有机结合起来。
在师德教育中应注重阵地建设,把哪些价值观、道德观高尚人树为楷模,为师德建设提供条件,使之成为坚强的精神文明阵地。
三、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把师德教育同“八荣八耻”有机结合起来
新时期师德教育应该说内容在不断充实,要求在不断提高,形式应丰富多彩,只有这样才能使师德教育开展广泛,异彩纷呈,效果明显,如:在师德教育中有机结合“八荣八耻”,树行业新风,倡导讲奉献、讲正气,并使之成为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坚定的信念,自觉按照现代道德原则和现代道德规范来控制行为,抉决行为,形成敬业、乐业、勤业,处处按道德要求,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论·子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形成言行一致的品格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真正使高尚的师德成为教师的心灵之魂、形象之魂、行为之魂,并使之深化为民族之魂,这才是师德教育出发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