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披情入文 成思于手

作者:任艳军




  作文是学生生活感悟、情感体验、才智灵性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不仅要有知识、方法、示例的指导,更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经历、兴趣等特点出发,调动学生情感、思维多方面的因素,使他们更加主动活泼地参与到写作中去。
  
  一、激发情感,由“要我写”到“我要写”
  
  文章不是无情物。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章的生命。登山则情满山,观海见情溢于海,才会有华章出现。郭沫苦创作《女神》时,情感使他“作寒作冷”,于是灵感如火山爆发,不可遏制地涌现了出来,好的文章无不是作者的激情感慨之作。从目前情况看,学生写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无话可说或矫揉造作。究其原因:一是生活内容单一。现有学生的生活大多局限于家庭、学校之间。学习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缺少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生活阅历,周围的一切在他们看来都是平常的。二是作文内容无法拨动学生的心弦,掀起情感的浪潮,缺少了情感的动力,学生提不起写作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情感的触发点,帮助、带动学生走出自我,走向成功,使他们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由无话可说到不吐不快,从而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
  1. 抓热门话题。学生正处在心理、生理的成长期,他们对周围的新生事物有着特殊的兴趣。一首歌、一部电影、一场比赛、一个事件都可以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如果教师稍加留意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这些都可以成为触发学生灵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很好素材。例如,有这样一则报道,国庆长假期间,一些慕名远道而来的游客想到北大校园一游,一睹这所中国一流大学的风采,呼吸一下这所百年名校的人文气息,结果却被保安人员拒之门外。由此,我引导学生讨论“北大是否该对民众开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畅谈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众说纷纭,不拘一格,有的想到过去北大“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精神,有的将它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开放性进行比较,情绪高昂,跃跃欲试,必写之而后快。有了真情实感,有了写作的动力,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 抓典型材料。例如,如何看待压力?可以引入这样一则材料: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做了。过了一会儿,哲人问他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来越累的感觉。”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哲人说:“那你愿意把学习、工作、家庭、友谊……其中哪一样拿出来呢?”故事简短,却耐人寻味。中学生正处在学习的重要阶段,高考、学业的重负难免会使他们产生一些压抑感,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承担责任、承担压力?学生们兴味盎然地加入到分析讨论中,通过热烈的讨论和探究,一个个新的思路新的雏型在学生的心中诞生了。
  3. 创设情境。教师运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与写作有关的情境,容易营造氛围,调动情绪,激发兴趣,触发灵感。例如,在《黄河大合唱》雄壮的乐曲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豪迈激情和英雄气概;在《烛光里的妈妈》深情的歌声中让学生体味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在《牵手》深沉悠长的旋律中让学生感悟相伴相随、相濡以沫的人生境界。或者,站在风中、雨中、雪中、月下、花间,描写景致,凭窗远眺,写远树、青天等。或者,开展写作“活动”课:报告、演讲、辩论等,变“单一”为“多样”,让学生在情景中激发情感,在亢奋中写作,何愁写不出感情丰富、思维活跃的好文章呢?真挚的情感,是打开心灵之窗的一把金钥匙,用它去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就会惊奇地发现,那里贮藏着无比丰富的奇珍异宝。
  
  二、拓展思维,由单一原点到多向辐射
  
  1. 培养想象、联想能力。想象、联想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作文的题材更丰富,形式更多种多样,“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助于学生摆脱写作的困窘。以“感悟大自然”为例,这一话题相当宽泛,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如果仅仅从概念出发,就会打不开思路,导致去写“保护环境”“改造成大自然”等等。当然,这些立意也不错,但从拓展思维的角度看,不能不说局限性很大。如何才能打开思路,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呢?那就要借助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和自己的心灵碰撞,击出思想的火花。譬如,水有千变万化,山有奇崛险怪,树有万种风情,云有千姿百态。夜望星空,慨叹宇宙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哪怕是写流星,也会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无穷力量,哪怕是写蝉鸣,也会想到“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走进森林,感知物种的丰富多彩,哪怕是写小草,也会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浮游大海,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哪怕是写涛声,也会想到“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啜一口溪水,感受小溪的清纯,攀一段山岩,感受大山的倔强。放飞想象和联想,有什么不可以摄入笔端,赋予性灵的呢?笔下涓涓,尺幅天地!
  2. 打破单一思维,形成多向思维。从学生作文题材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内容贫乏、写作费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思路单一。学生不懂得从多个角度去认识生活、思考生活,导致构思平常,落入窠臼。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打破单一思维,训练多向思维的能力。
  以《小马过河》读后感为例,常见的立意是:实践出真知。如果能够突破单一思维的藩篱,重辟蹊径,就会别有天地。对小马来说,为了过河它去问牛大伯、小松鼠,再问妈妈,说明遇事不能莽撞,要善于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小马盲目听信了两种相反意见,弄得无所适从,这给我们的教训是对别人的话要具体分析,切不可轻信盲从。对小马的妈妈来说,当小马无所适从时,并没有苛求他,也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小马,而是让小马自己“想一想”“试一试”,这种启发式教育对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是很好吗?此外,还可以从牛大伯、小松鼠的角度去立意构思。有了广阔的思维天地,然后选择感受最深的、真正属于自我的写作内容,必定会在趣味盎然中写出高水平的佳作。
  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思想、情感各个方面与学生不断交流、不断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的各种因素,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作文课堂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情感、拓展学生思维、深受学生喜爱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