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论学校管理创新

作者:鄢 雨




  学校教育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实施现代管理和科学管理,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与时俱进,创新管理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总是以管理思想的变革为先导,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统筹和引导,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研究与探讨认识到,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没有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管理、盲目管理、低效管理甚至僵死的管理,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统一认识,整体设计,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将学校教育诸因素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多职能、多要素的综合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强化民主管理思想,在教学决策、计划、执行、控制、检查全过程中注重民主化,实行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效能。正确处理好现代管理要求与本土化特色的关系,建立既符合国情、校情又能与课程改革接轨的标准体系,同时注重发展优势,保持特色。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二、整合思想,创新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知名学校的办学经验表明,名校之所以能够云集大师、精进学术、辈出英才、长盛不衰,得益于积极的制度建设和合理的机制创新,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和科学的量化管理。笔者认为,新时期学校管理应确立整合思想。其基本内涵可表现:其一,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解决教学工作在学校的地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等基本问题,以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以教学改革带动学校的综合改革,以教学管理推动学校的各项管理;其二,将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系统,遵照现代管理原则,坚持系统集成思想,将研究与改革、建设、管理四者有机结合,制定公平的政策,实行持续性调整机制,达到整体性提高的目的;其三,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把教改项目作为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整体上有机组合和再次优化,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整体推进教学改革思路,整合教学管理范式。
  与此相适应建立体现整合思想、开放的激励型管理机制,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体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基于以上思考,重点在理顺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特别是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上进行尝试和创新。
  
  三、完善制度,创新管理手段
  
  1. 完善管理系统
  致力于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决策、执行、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回路”。一是完善教学工作决策子系统:形成一个中心和一个委员会、即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构成教学工作决策中心,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研究和决定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完善教学工作执行子系统:教务处及其所属科室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决策执行机构,年级组或学科组是教学管理的实体,班级是管理的基层组织,教学管理的重心在年级组;三是通过目标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核评估,形成立体化的监控体系,由教学工作“末端检验或随机性检查”转为“教学全过程控制与检查”;四是完善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子系统,建立由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生信息员组成的教学信息中心,形成经常性信息反馈网络。在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中,注重发挥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协调互动,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使教学管理的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反馈功能得以强化。
  2. 形成良性机制
  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重点是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及其激励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效果实行全面评价,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第一,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岗位优质优酬机制。注重按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实行学生、教师和领导全员评议,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岗位,拉开教学岗位津贴档次,实行教学岗位的优质优酬。第二,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运行模式,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教学机制,对学生素质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励,对创新活动进行激励。第三,构建级、组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工作奖优扶重机制。对年级、组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状态采取目标管理,实行科学的、制度化的评估。逐步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包含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状态评价、教学研究与改革评价、教学基本建设评价等方面。注意统筹整合各类评估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加以丰富、充实、完善。
  3. 实施动态管理
  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教师和学生本位转变。但规范的、制度化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动态管理体现在对学校人的管理方面,包括教师和学生,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的不同要求,实施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动态管理体现在对物的管理方面,包括学校的硬件实物和制度体系等软件建设,做到物尽其用,才尽其用。动态管理要遵循唯物辩证的思想,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制宜,既有原则上的统一要求,又有根据不同情况的实事求是的灵活处理。充分发挥人、财、物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