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浅析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作者:金共亚




  电化教育即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电教媒体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形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推到课堂主体的位置,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课
  堂教学效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面谈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点滴体会。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它不仅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而且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培养发展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如在教《草原》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有关草原内容的录像,一首动听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把学生带进愉悦的氛围,同学们边跟着唱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不禁发出赞叹:“草原真大呀!”教者抓住时机提问:“草原这么大,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该用哪个词好?”有的说:“一望无际。”也有的说:“无边无际。”教者说:这些词语没有把草原的“绿”概括出来……有同学脱口而出“一碧千里”。这样,学习对文中的重点词语在愉悦欣赏中加深了理解,学生创造思维和热爱大草原的情感也得到培养。
  
  二、运用电教媒体,拓展学生的思维
  
  电教媒体的运用能给学生思维以启迪,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课前,教者把黑版布置成一幅夜空蔚蓝、繁星点点、月牙弯弯的画面,让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然后演示活动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蓝蓝的天空中那轻轻荡漾的月亮船、以及坐在月亮船上悠然自在的小姑娘,还有许多多一闪一闪的星星;与此同时,播放《小小的船》这首优美的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自己飞到月亮上去尽情地玩耍,并启发学生想像在月亮上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从而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三、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课堂情境
  
  由于儿童的思维是靠直观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所以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投影不光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及《海底世界》这类文章的内容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就借助录音、录像,伴随悦耳的朗读,播放海面、海底、海滩等景色的配乐解说录像,学生随着镜头欣赏瑰丽无比的海水、海底丰富的水产,海滩上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海鱼、笨重的海龟,还有树林中的海岛,展示在学生面前是一个新奇的世界,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索,为学习课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祖国的美丽富饶感到自豪。
  
  四、运用电教媒体,化解教学难点
  
  多媒体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不仅能具体形象再现各种现象及活动过程,还能有效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平时不易看到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全过程,淡化学习中的难点,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如教《看月食》一文,重点是要向学生介绍月食形成的过程,并说明月食形成的原因。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只是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着太阳转动,月亮在绕着地球转动,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中间,形成了月食。学生获得的只有理性认识,而无感性认识。然而,如果运用多媒体演示地球和月亮运转过程,就能使学生从中体会月食形成的仿真经过,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淡化月食的形成这一难点,由此还可以使知识延伸迁移,让学生明白日食又是怎样形成的。如此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也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了。
  不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工具和形式,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只有巧妙、合理、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使之为我们动化教学内容、分化教学难点、强化教学主体服务,而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关注教法和学法,这才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