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由尊重儿童反思民主教学

作者:孙 杰 王利敏




  【摘 要】在家庭教育越来越被关注的今天,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已成为很多年轻父母的共识。作为育人成才的教师,对待我们的学生也应像对待孩子一样,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力给学生一个安全、民主的课堂,让学生体味尊严;给学生一个开放、宽容的舞台,让学生品味成功。
  【关键词】尊重儿童 尊重学生 民主课堂 开放舞台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其中有这样一项内容:“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予适当的看待。” 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汉姆帕格先生对体现《儿童权利公约》基本精神的四个原则做了说明: (1)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任何事情凡是涉及到儿童,必须以儿童利益为重。(2)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这条原则与儿童的发展和生存权利有关,但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儿童“不被杀”,它指向于儿童生存与发展的质量问题。(3)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的原则。任何事情如果涉及到儿童本人,必须认真听取儿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4)无歧视原则。不管儿童的社会背景如何,儿童的出身、贫富状况怎样,不论男孩还是女孩、正常儿童还是残疾儿童,都应当得到平等对待,而不应当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
  在家庭教育越来越被关注的今天,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已成为很多年轻父母的共识。既为人母,又为人师的我,在蹲下身体、凝视孩子眼睛,认真倾听的同时,不禁反思:如果你的孩子应该得到这样的尊重,你的学生为什么不能得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无疑,一位成功的教学工作者应该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还学生一片自由成长的沃土。
  
  一、给学生一个安全、民主的课堂,让学生体味尊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是安全需要……起码让学生在教师面前不至于畏首畏尾。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一个民主的课堂,不挖苦、不为难,不伤害,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尊重”就是先要允许它的存在,把它看个清楚再来说话。尊重的精髓是能兼容并蓄,能接纳那些不同于自己固有模式,却又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东西。在百家争鸣的百花园里,对于另类的花草不是嫉妒、压抑,对于弱小的也不鄙视、嫌弃,而是欢迎、鼓励和爱护。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要动辄就以“错”、“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样的语言来刺伤学生,而是要以鼓励为主,不求标准答案。比如,在面对一位始终没有答上问题的同学,教师可以这样说:“刚才这位同学敢于站起来,说明他自信心很强,同时他皱了眉头,说明他思考了问题,只是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让我们等一会儿再分享他的体会……”这样的评价,学生心理还会有不安全感吗?相反,他会在坐下来的时间里认真听课,努力思考,组织语言,准备下一次的精彩回答。
  其实,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同于别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只要不是妨碍他人,不危及社会,就没有理由不尊重他们的存在。当年的爱迪生、达尔文在学校里不也被视为“差生”和“笨蛋”吗?这就需要尊重,在提倡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今天,这显得尤为重要。
  
  二、给学生一个开放、宽容的舞台,让学生品味成功
  
  有篇文章介绍,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他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还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透过这个问题,我们看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开放式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早已强调“全部的学校教育从本质上说是要培育爱与不妥协精神。”可纵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又有多少老师能够允许学生把教室视作出错的地方?在传统的评价观念下,公认的“好学生”大都是那些四平八稳、擅长应付各种考试的“秀才”,殊不知,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全面素质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独到见解,尽管学生的说法不一定全面、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我们也要赏识对待。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既要鼓励学生冒尖,也要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之外,还应该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承认学生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承认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身份的高低强弱。教师要“放下架子”,“降格”待己,把自己放在“学习者”而不是“教书者”的心理位置上。我们要抛弃师道尊严,倡导学道尊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努力成为“巨人的肩膀”,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室的舞台上发掘自己的潜力,展现自己的优势,感受成功的喜悦。
  陶行知先生说:“民主教育是叫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我们在课堂上实施民主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为中心,以应用知识为中心,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尊重学生,让教室成为孩子们真正意义上的乐园!
  
  (本论文系2007年廊坊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优化成长环境,构建和谐家庭》阶段性调研子课题。课题立项编号:200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