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让幼儿在农村田园中学科学

作者:薛褚亚




  新课程《纲要》指出:科学活动的目标在于幼儿能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那么,对于我们农村幼儿园来说,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活教材的作用,让孩子们在与农村自然资源的接触中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寻求答案,是我们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农村资源的优势分析
  
  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 长在农村,当孩子们走近农村资源,亲近它的时候,他们便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适合孩子的知识首先是孩子在现实事物中寻求的知识和真理,应该让孩子通过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经验,对孩子来说,“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
  其实,在农村到处可见可资利用的课程教学资源。如,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走向田野,感受田野的广阔;在金色的秋天,我们一起去观看田野翻金浪;雷雨刚过,我们一起尽兴地呼吸着新鲜空气。
  来到水稻田间,面对着广阔的田野,孩子们发出惊叹的同时,一下子溶入田野。他们有的掂量着沉甸甸的稻穗;有的用鼻子闻着稻谷的清香;有的还与水稻比起了高矮……玩得正高兴,几只麻雀飞来了,孩子们见了,对着麻雀嚷着:“快走!不去抓虫子,还来偷吃水稻,嘘——赶快走!”边说边追赶起了麻雀。
  田野里开满了油菜花,在田埂上坐一坐,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看一看菜花、菜叶的颜色,数一数油菜花有几个花瓣,想一想蜜蜂在花丛中想干什么?
  一片水稻田、一片油菜花、一片小竹林,都是孩子广阔的活动空间,在那里,孩子们有了许多的发现:水稻熟了会弯下来,稻谷里面藏着米;小蜜蜂爱在油菜花上采花粉,菜花掉了会长出长长的菜夹;孩子们喜欢小蜜蜂采蜜,不喜欢麻雀吃水稻;竹子是长长的、直直的、一节一节的、竹节处有许多的竹枝、竹枝上有许多的竹叶,竹子小的时候是笋宝宝,笋宝宝将衣服一件一件脱下来,就变成小竹子了……类似这样的鲜活的生动的教学资源在广阔的农村随处可见,唾手可得,且能为学生耳濡目染,是课本教材无法比拟的。
  
  二、从农村孩子的认知特点入手
  
  让孩子亲自管理自然角、种植园地,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事。在学生亲自实践和管理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能获得在书本上和教师的讲解中难以得到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如一段时间,种植园地有一块地空着,该怎么办呢?大家一起商量着,“在地里播种!”于是同学们开始了收集种子的行动。他们有的请爸爸妈妈帮忙选种,从家里带来种子,有的自己从田野里采集种子,有了种子,孩子们急着想播种。
  是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播种的呢?这是孩子们事先没想到的。 孩子们自己挑选种子,比较种子的大小、颜色,看看有什么区别?然后人人参与播种。孩子们非常关心自己种的东西,经常会去看看它们长得怎样了?是需要浇水还是松土?精心照料着自己种的植物,做观察记录,植物的每一点变化,都让学生们牵挂着。
  播种一段时间后,有的种子破土而出了,有的并没有什么变化。有的同学看到自己的种子发芽了,高兴得逢人就说:“太好了!我种的种子发芽了呀!”而种子没有发芽的学生可急坏了。他们急着和同学们交换意见,寻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答案:“你选的是怎样的种子?你是怎样照料它的?”交流探讨中孩子们明白了:种子要挑选大一点的,成熟饱满的,没有受过虫害的……经过反复的尝试,孩子们种的种子都发芽了,大家高兴得不得了。
  孩子们对自然角的动物也很感兴趣,自然角的动物都是小朋友收集来的。春天,小朋友将小蝌蚪请到了自然角的玻璃缸里;夏天,小朋友从草地上捉来蚱蜢,还亲手做了漂亮的小房子给它们住。小鱼、泥鳅、螺蛳、河蚌、龙虾、螃蟹、小乌龟、小鸡、小兔更是自然角的常住居民,它们的需求,它们的变化,时刻牵挂着小朋友的心。“禽流感”流行期间,自然角的小鸡不见了,小朋友很伤心,它们坚信:我们的小鸡宝宝是不会得病的!在与小动物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深深爱着小动物,已经离不开它们了。学生们在与自然物种的接触中学到很多知识,培养了热爱自然的感情,这是在课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
  
  三、在实践中学习
  
  在课间活动中,种植园地旁,常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对话:“自然角的韭菜割掉了又长了。”“蚕豆开花了,颜色可漂亮了!”“呀,还有小耳朵呢!”“小蝌蚪长脚了,你猜有几条腿?”“你知道我种的黄豆为什么长得这么好?”……在相互的交流中,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又有了新的提高。
  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了孩子学习的活教材,帮助孩子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这是从书本上难以体验到的。农村教师如何深入开发运用好农村特有的资源,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杜威认为,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由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活动课程内容中知识的性质决定的。他把“从做中学”看作是活动课程的方法纲领。生活教育也要求我们把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己的生活。在活动中,通过孩子自己观察、交流、调查、访问等体现主体精神的学习方式,获得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农村孩子平时接触最多的是农作物、小动物、树木、河流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然会对这些事物产生兴趣,并产生探索的欲望。问题是我们的教师如何引导,如何善于发现和运用这些资源。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营造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