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合理运用资源构建校园特色

作者:彭 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环境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依据《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开展了具有特色、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提高孩子动手能力发展的特色活动:
  
  一、 变废为宝,让活动区成为幼儿发展的平台
  
  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同时也使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我们注重了幼儿游戏活动区的开发利用,给孩子们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我们幼儿园活动室面积大,每班都开设3到4个区角,区角内材料的充实本着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原则,把创设整洁、温馨的情景化环境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孩子们入园、离园和午睡起床后零散的时间,尊重孩子个性,让孩子进行自选式的活动。材料的准备上,我们先分年级组进行讨论:每个区角要提供哪些适宜的材料?哪些材料孩子感兴趣?周围环境资源中有哪些可以在活动区中充分利用。然后发动家长这一有利资源,共同收集并进行整理。如:废旧瓶子、箱子、盒子、种子、叶子、碎布头、泥土、纸片、玉米皮、植物秸杆等等,这些都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材料。例如:瓶子的利用,小班可以在瓶子里装上东西,让幼儿听是谁的声音,还可以作成保龄球、沙捶等。中班我们可以做拉力器、对瓶盖、装饰物。大班的孩子利用瓶子玩数学运算游戏、玩跳棋游戏、手工制作等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开发了孩子们的智力,他们又不觉得枯燥。
  
  二、利用民间资源,让孩子亲近民间文化
  
  农村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极的开发和利用能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培养幼儿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
  民间儿歌和民间歌谣朗朗上口、取材方便,广泛流传于民间。我们充分利用小班孩子多数由老人接送的特点,在小班开发了民间儿歌游戏活动。如:“小板凳,歪呀歪,一歪歪到河沿边……”,“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顺河看柳……”,“小巴狗,去赶集,买了个萝卜当鸭梨……”“小公鸡,绿尾巴,从小住在姥姥家……”,“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等等,我们发现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很高,对小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以及情感的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民间游戏趣味无穷,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沙袋”、“毽子”、“牵绳沙包”等游戏材料。开展“贴膏药”、“跳房子”、“占圈”、“踩高跷”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我们在幼儿园的院子、走廊画了各种格子房子和迷宫,树上挂了好多废旧的皮球,幼儿可以随时在院内玩各种游戏。再者,我们还利用自然条件让孩子进行各种民间游戏活动,如:炎日里,老师带孩子在树阴下玩“树叶藏猫猫”;风和日丽,我们和孩子玩百玩不厌的“老鹰捉小鸡”;暖阳的冬日,孩子一起排在墙边做“盘金莲”和“过金桥”的游戏等等。
  
  三、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远足活动
  
  大自然为我们准备了许多天然资源。春天,我们带孩子到田野、花园去踏青,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追逐着、嬉闹着,打个滚、喊个号子,跑一跑、跳一跳,舒展自己的筋骨,融入自然之中。秋天,我们利用我镇赶庙会的活动,带领孩子走进展区,看花、赏花,并带我们的孩子到蔬菜种植户认识各种各样的蔬菜,参观蛋鸡的养殖、下蛋,参观服装制造的各个工艺流程等。
  
  四、合理运用身边资源,开展户外健身活动
  
  我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每年举行一次“强身健体小小运动会”为依托,积极组织孩子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我们到企业单位协商争取了一些废旧轮胎,涂上各种漂亮的颜色,成了孩子们喜欢的玩具,锻炼了孩子们滚、走、跳、钻、爬的技能;我们还自制了沙包、纸球、纸棒、高跷等,开展了玩沙包、玩纸球、跳绳、赶小猪、滚筒运人、踩高跷等体育活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参赛项目,运动赛场上,孩子们个个闪亮登场,每人都有表现的机会。
  以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为导向,各班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开展了“班班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的教研模式以后,也带动了我们曲塘镇各个幼儿园的特色活动。促使我们全园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如现在我们开展的:剪纸、玩纸、玩玉米皮、玩瓶子;玩泥、折纸;玩种子、民间歌谣、民间游戏等,创出了自己的特色。一系列活动,充分利用了家庭、社区和大自然的教育资源。
  以上是我们中心幼儿园利用身边资源,开展园本活动的一些做法。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认真的探索,进一步挖掘和正确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源,走好我们的乡土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