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

作者:李 芳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新课标的实施使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当前的教学现状与社会现状表明,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做法上有许多误区,值得思考。
  
  思考之一:阅读内容未必都由教师指定
  
  学生读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并不意味着学生读什么书都由老师指定,要知道学生才是真正的阅读主体。所谓“爱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阅读内容上,必须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选择他们喜欢的读物。让他们感受读书的乐趣,尤其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初阶段,这种做法特别重要。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循循善诱,让他们逐步提高眼界,学会选择,扩大阅读面,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一般来说,只要内容健康,对学生身心无害的读物,都可以让学生读,即我们常说的“开卷有益“。强行指定阅读内容,让他们一味按老师的“死规定”去读书,往往会扼杀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们要相信:只要学生爱读书,以阅读为乐趣,接下去的事就好办了。
  
  思考之二:阅读未必一定要做练习题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阅读补习班,目的是通过办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的做法一般是给学生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让学生做题,其实是把阅读等同于课内课文的阅读和讲解,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题,以便在考试中考高分,这实则是“应试教育”的变体,不利于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提高。试想:学生在捧起书本之时还要想着课后的习题,他怎能愉快安心地读书?要知道学生语文能力和阅读素养是靠读大量的书慢慢积累起来的,而非做题做出来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他还现身说法:“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我们要放手学生,让他们自由读书,多给学生提供课余时间。
  
  思考之三:真得不动笔墨不读书吗
  
  许多语文教师总是一味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同时写读书笔记。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把读书和做笔记等同视之,甚至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做读书笔记,这同时又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一读书就得做笔记,会把读书看做一项苦差事,久而久之学生的读书兴趣就会受很大影响。事实上这种机械的做法对学生起到的作用也很小,学生做完后只当作业交上去,待老师检查过就很少看了,至于写作时是否记得用,更不可想象了。其实,积累的方法很多,写读书笔记只是其中一种。笔者认为让学生阅读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他们与语言文字接触的机会,在大量的阅读中增长见识,逐步领悟语言的表达规律,形成敏锐的语言,久之必能提高其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若一味强调做读书笔记,必然会影响阅读的数量和速度,降低阅读的效率,所以我们主张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避免给读书附加额外的负担,使他们永远保持读书的兴趣,慢慢提高阅读效率和写作水平。
  
  思考之四: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们提倡让学生自己读书,并不是让老师撒手不管。教师在学生阅读方面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少的。首先,老师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方面应该多做些工作,使学生迈出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就是对阅读产生兴趣。没有兴趣的阅读自然不会有好效果。教师可在班级开展读书比赛,在教室设图书角,让学生交换读物,交流读书心得,举办美文诵读活动,成立读书小组等活动来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读书光荣,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其次,要正确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价值观导向,指导学生识别书籍内容的优劣,提倡学生读健康的书籍。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个性特点不同,读书的感受也就不同,正所谓“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学生的感悟尽可以不同,但不能偏离正确的价值观,丢失基本的人文精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有的爱看童话、有的爱看人物传记、有的爱看科普书籍……让学生自主选择,才能激发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态度,使富有个性的阅读过程充满情感、充满魅力。还要考虑到中小学生受年龄、阅历、知识水平的限制,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不够强。当有学生沉湎于言情、武侠小说之类的读物时,我们就要正确引导,多引导学生读名著、读经典,给以健康的阅读导向,选择适合自己的精神食粮。比如就特定的范围或某位作家举办研讨会的活动,促进学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学会积累。第三,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点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使之形成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时掌握好精读、泛读。对一些短小精悍、文质兼美、含义隽永的文章可细致品味地读,重精读感悟;对一些童话故事、科普读物、小说等读物用泛读粗略浏览,迅速而准确地获取信息,丰富学生的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读书的方式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喜爱读书,博文广记,具有天文、地理、历史、民俗等丰富的知识,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读书兴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总之,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上,教师、家长、学校、社会都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读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