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如何激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周汝中




  吕叔湘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教师要真正“活”起来
  
  1. 转变观念,体现新理念
  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要活。变“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中学,在教中悟,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不将个人感悟强加给学生;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而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变传统的“聚焦式”教学转而为“立体型辐射型”教学,课堂上注意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让学生生命活力涌动;变以“知识传授”为目的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不将分数看作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2. 活用知识,熟练驾驭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聪明的教师要善于运用他所掌握的知识,灵活地服务于他的语文课堂。更重要的是,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熟练地驾驭好语文课堂。只有寻求充满生机的教学方法,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课才会充满活力。
  3. 活用教材,不做教材奴隶
  教材内容是有限的,如果课堂教学只是“抱着教材打滚”,只在一间房子里兜圈子,就难以求活,何况有些教材距学生所处的时代较远,很难引导学生进入境界。这就需要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找到与教材内容相通的联结点,巧妙地给学生搭桥架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活用教材的前提,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增强学生对教材的亲切感。
  4. 激活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应以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间环节则根据课文的起伏节奏和学生情绪的变化,环环紧扣;讲课结束时,注意增强浓郁的色彩,使学生感受到课已尽,意无穷,留下难忘的印象。
  5. 情感感染,引发审美愉悦
  语文教学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但情感不是说来就来,说有就有的。语文教学的“情”是教情、学情、文情的统一。要做到“三情统一”,教师必须要储情于胸,并用激情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达到融情入理。在情景交融中,语文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撞击着学生的心扉、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于是“灵光”在情到深处时频频闪现,语文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鲜活。
  
  二、要让学生“活”起来
  
  1. 开放教育,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凸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找,结论让他们去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师要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们应该多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2. 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组织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主体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其语文素养可得到迅速而全面的发展。如:①教学生自己编课本剧、演课本戏,进行讲故事、诗歌朗诵、背诵比赛,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②办语文知识手抄报。语文知识手抄报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在这块学习的园地里,学生既可评析自己的优秀习作,又可介绍读写常识;既可梳理归纳基础知识,又可进行精彩片断赏析;既可辑录名言警句,又可一事一议等等。通过办手抄报,无形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③向报刊、杂志推荐优秀学生习作。罗曼罗兰说:“唯有创造才有欢乐”。学生的习作发表在报刊上,家长看了欣慰,亲戚看了高兴,朋友看了喝彩,学生也感受到经过艰辛努力的成功,进一步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3. 体验成功,让学生乐学
  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激活。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问题时,教师就应适时作出肯定或表扬;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时,教师也应先肯定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的一面,然后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鼓励和褒扬,学生就会学得开心。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下得及时,学生富于创造的激情和成功的体验溢于言表。在教学中欣赏学生,在欣赏中教育学生,学生会因此心智灵慧、行为机敏,会变得多姿多彩、更有个性。课堂会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语文课堂这”半亩方塘”才会呈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