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略谈
作者:姚晓华
一、“分层教学”理论产生的背景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包括基础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意志、品德等方面,同时也包括对教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的适应程度。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造成了所谓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学校的课堂教学要面对全体,就必须考虑学生之间差异的客观现实,同时要承认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好的与差的学习特性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模式的思想来源于多种先进教学思想的融合,包括孔子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方法性指导。“最近发展区”主要观点是指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和水平与学生尚未达到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当教师在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再利用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之间的矛盾来组织教学,就可以高速度、可持续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快发展的速度。理想的教学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将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数学课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尝试,实施分层不分班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分析每节课教学内容,确定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共同目标,然后确定内容的扩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还要分析学生,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特点,在学习上分出层次,归成类别。让每个层次每个类别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最大收获。具体做法可以是:
1. 学生分层
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学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 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在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同时,针对学生自身的学业情况,正确定位。然后,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依据,分成不同层次班,建立学习小组。例如,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班,各个班教学的目标和知识的难度有区别,充分尊重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又使“学困生”学有所成。
2. 目标分层
教师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要求。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评价激励,指明方向。对A层基础较好的学生,挖掘潜能,有所提高;B层要保证基础,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C层基础较差,重点打基础,培养兴趣,规范学习习惯,狠抓养成教育,力争成绩进步。
3. 分层施教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进行备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并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教师应该用更多的精力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具体做法:授课前20分钟,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全班学生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基本能力训练,指导基本的学习方法。20分钟后,对能力较高的A、B层次学生在简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提出较高要求,对能力较低的C层学生重点辅导,再讲解再指导,使他们达到基本要求。最后几分钟,进行分层课堂检测和分层布置作业。这样,整节课在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等过程中,有了明确的层次,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不同提高,同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4. 分层互动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教师要心中有数,在讲解、示范、提问、测查、反馈、评价时,心中都要装着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应当调动小组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习群体的亲密合作、协调互动。
四、实施分层教学必须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1. 要解决好家长的疑虑和学生的思想负担
分层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家长也觉得“没面子”。所以,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加强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和家长,做好思想准备。
2. 要解决好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3. 要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
分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随时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目标;还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恰当的方法、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4. 要解决好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分层教学模式对传统的学生管理和教务管理都提出了挑战。分层教学给教务管理带来更多的变化,诸如教学计划、大纲、教学内容、实验设备以及课程编排等等。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增强服务观和责任感,适应这一模式的需要。
5、要解决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在这一模式下对教师的评价应考虑教学难度系数,同时必须由强调结果转变为强调过程。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课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的模式,应该是可行的。但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