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之我见

作者:赵晓光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工学矛盾突出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普遍超负荷,工作负担过重,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与参加培训冲突,精力牵制太大。由于各种原因,近三年农村学校几乎没有进人,缺编现象严重,一人教多科现象普遍。另外,很多教师工作之余还要从事生产劳动,因此,很多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是一种负担,以至于用一种应付的态度来对待培训,繁重的工作和家庭负担使他们无法安心参加培训。
  2. 经费困难
  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偏低是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落后、教育基础差、受教育人口众多以及经费严重不足等原因,教师的学习经费都得靠教师的工资,此外,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很多教师的工资只停留在初级职称工资水平,晋升了中级职称又聘任不上,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必然影响到农村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3. 教师专业化程度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组成复杂,起点较低,很多教师都是“民转公”后取得学历的,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很少,现在很多中师生流向了初中,专科生流向了高中,优秀的教师流向了城镇中小学,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地区间、学校间、教师个体间发展很不平衡,致使培训难以达到“按需施教”和“分层教学”的要求。
  4. 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长期以来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于教师继续教育整体工作的发展,专职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不稳定已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发展的瓶颈。
  此外,继续教育考核评价缺乏制度保障,形式单一,无法形成激励机制,继续教育未能真正与晋职提薪、用人制度挂钩,制约了教师教育的发展。
  
  二、对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
  
  要改变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面临的困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
  1. 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政府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继续教育经费,使教师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经济支持,提高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健全激励和制约机制,加强督察评估,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仅要与“职称评定”挂钩,而且更要与教师每学年的年终考核、评优,甚至与奖金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机制。制定相应的教师继续教育考核体系和标准,要适合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避免主观随意性。
  2. 加大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继续教育的“天网、地网、人网”的立体培训体系
  政府及学校都要加大继续教育的投入,从多方面开辟培训渠道。加强继续教育网站的建设,进行网上培训。让中小学教师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接受培训。成立“名师工作室”及“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会”积极构建上下贯通的教师培训体系,发挥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龙头作用。加强旗县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多功能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形成开放灵活的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促进区域性网络联盟与全国教师网络联盟之间的相互衔接与合作。
  3. 探索适合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需要的继续教育模式
  培训的目标定位要考虑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满足中小学教师转变角色和角色发展的需要,但都要体现教师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和个人发展的融合提升。加强培训的时效性,规范科学的培训行为。在注重调研的基础上,培训内容体现针对性,培训方式宜采用对话、交流、合作、研讨等形式,努力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多渠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以此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实行灵活的弹性学分管理,采用菜单式的模块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相对的自主权。
  4. 建立“校本培训”模式,提高教师参与意识
  解决工学矛盾,解决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矛盾,应该着力促进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发挥参训教师任职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加强校本培训基地校的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在校内开展科研课题和教改实验,以学校的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而达到解决本校教学问题的目的,通过教师的自学自教,提高教师的独立思考、系统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5. 建设高效、特色的培训者队伍
  建立不同层面的培训者梯队,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优秀教师三位一体的功能。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为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服务。教师培训机构应对培训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通过与高校合作、到一线学校锻炼等方式,致力于培养自己的专家、学者型的教师培训队伍,从而实现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