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 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态系统

作者:欧阳仁宣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是指个体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机能、发挥心理潜能而自觉地进行心理把握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具体而言,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途径、运用一定的方法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克服消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实质上也就是有关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能想象。”心理素质在素质整体结构中居核心地位,心理健康自我修养的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整体素质发展的动力。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怎样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态系统呢?
  
  二、理论依据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是“自我实现”。他认为增强人的自我意识,使人认识自己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关键。C.R.罗杰认为,只要创设一种和谐友好的心理气氛,人人都能理解自己,并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指导,就能达到自我治疗的效果。人的整体素质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能力是核心的调控力量。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教学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基点,开发生命潜能,实现生命最大价值。这就要求尊重生命的独特,关注生命的生成,善待生命的自主,关照生命的整体和谐,而这与心理健康自我修养是密不可分的。
  
  三、研究的效能定向
  
  以指导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为主线,探索指导学生自主优化心理品质,促进整体素质自主构建的基本途径。构建“六个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动态机制,优化整个教育过程,使学生实现“八自”:即精神上自强、情感上自悦、意志上自控、评价上自省、学习上自创、行动上自律和生活上自觉。
  
  四、研究假设
  
  构建以在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为主渠道,以新课程的活动课和社会实践、班团队活动为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活动性心理辅导 、发展性心理咨询为导引,以洋溢着新课程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为辅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动态机制,加强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就能促进学生主动优化心理素质,实现整体素质自主构建。
  
  五、研究方法和措施
  
  在学科教学中加强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协同、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进行,指导学生心理健康自我修养,促进整体素质自主构建。
  (1)实施心理健康自我修养和学科创新能力协同自主发展的“杠杆式”技能迁移模式。
  
  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是:以兴趣为轴心和支点,从情感入手,创设情境,引导体情、审美、求知、探疑和创新的需要,把学生情感、动机指向引向意志方面发展(图中左实线箭头部分),使学生的兴趣受情感作用,产生情趣;同时兴趣受到意志力作用产生志趣,通过志趣对兴趣的反作用力,进一步强化意志力。在意志力作用下,创新学习情趣产生向志趣方面的技能迁移(图中右虚线箭头部分)。这样,促进情、趣、志、思(思维)的自我调控、协同作用,促进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和自主学会创新学习(图中右实线部分)。
  (2)加强元认知训练指导。元认知活动是对人自身的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理解等认知过程进行积极的自我监视、自我反思、自我解悟、自我调控,必然伴随着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心理活动。在元认知训练中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有助于调节心理机制,优化学习策略,发掘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促进素质全面发展。训练方法有意识训练法、近期发展区训练法、情境训练法、反省训练法和评价训练法。
  评价要注意挖掘和利用学科教学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度地指导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的训练,达到陶情、激趣、启真、导行的目的。如在合作学习的评价引导中,做到目标导向激励、人际激励和自我激励的“三维”激励协同,强化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以合作学习中的相互点拔、相互激励和自主构建的包容式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维持和调控动机和情绪。学生在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中避免了学习不适、情绪压抑、行为偏差等问题的出现,就能自主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教师还可以实施能促进自主发展的学科测评方法。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和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进行,引导学生心理健康自我修养。在培养道德的意识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是交叉重叠的。在这些方面既要把握心理属性,又要把两者协同起来,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的各种活动课、团队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导引作用协同进行,引导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促进整体素质自主构建;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所学的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方法来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适当创设挫折情境,训练自我心理调节技巧,增强心理“刚性”。这样,构建了健康的人格,培养了良好习惯,同时也增强了适应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活动性心理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协同进行,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以活动促行为参与的心理辅导,通过“沟通、倾听、分析、导行、反馈”的五步辅导法和“人人都有成功机会”的多元化的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主动增强心理机能。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由“他律”向“自律”转化,形成持久、稳定的意志性情感。主要方法有心理相融法、树立新形象法、积极暗示法、欣赏激励法、角度换位法、情理并举法、“现身说法”法、系统脱敏法、心理训练法、心理按摩法。
  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协同进行,引导学生心理健康自我修养。本着新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适应性咨询主要是针对学生实际心理问题,结合认识特点和行为特征,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发展性咨询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两者根据具体情况既有所侧重,又互相协同。
  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进行。整合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因素,在新课程实施所营造的和谐发展文化气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一种平等、安全、温暖、宽松的教育氛围。以勤勉、健美、协作、创新的校风,爱生、敬业、务实、自省的教风,乐学、善思、自信、自律的学风,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从众进取之中保持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最佳心理环境和健全的人格。
  
  六、研究实施的成效与成果的理论、实践价值及创新之处
  
  采用华东师大周步城编制的AAI测验、湖南师大专家组制的创造性思维测试卷在研究实施前后分别对本校同年龄层次学生进行检测,其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心身健康及总量表以及创造性思维品质,研究实施后均显著优于研究实施前。中小学生常见的六个心理困惑的共性问题(自我认同不足、是非观念模糊、人际关系不良、对人对事粗鲁、法纪意识淡薄)存在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均比研究实施前分别下降了7个、13个、6个、19个、7个、8个百分点。几年来参加学科和动手制作活动竞赛多人次获得省市级奖励。这说明从加强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修养入手,带动了整体素质和谐自主构建,学生学习态度更端正,学习技术和方法更科学,创新学习品质更优秀,情商结构得到了优化。
  该研究摸索总结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动态机制)的“六个协同”的构建方式,构建和优化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子系统,增强了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系统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的创造性运用,为学校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在新课程对话式、活动化导教模式中,把心理健康自我修养与创新心理机制的构建协同起来也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