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论学校内部良好心理环境的建设

作者:卢桂凤




  学校心理环境可分为学校外部心理环境与学校内部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学校内部的心理环境,是一所学校对大多数成员都发生影响的传统、风气、人际关系的气势及任务目标等,只能由管理来创设、调节、培养和控制。因此,管理者应该以人为本,努力创设学校良好的内部心理环境,从而有效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一、学校内部良好心理环境建设的意义
  
  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的事业心、责任心的形成。因此,创造学校良好的内部心理环境有助于学校群体内个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助于群体组合和群体结构的变化,有助于学校思想建设。
  
  二、学校内部良好的心理环境建设的内容
  
  1.组织内部环境建设
  组织内部环境是学校内部心理环境中的核心环境。学校组织直接影响着教师心理。教师对组织满意就拥护,工作就有信心,就有积极性;对组织不满意,有看法,则工作无信心,积极性不足。因此学校应十分注重组织建设,使内部结构合理,外部形象良好。
  内部结构合理,首先体现在成员思想素质的合理,就是说所有成员素质应趋于整体的凝聚。一个正常的学校领导集体,其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是良好的、稳定的和有影响力的,能形成集体智慧,从而做出合乎实际情况的结论和决策。其次是年龄、专业、个性能力结构的合理性,成员间既能产生互补效应,又能使组织富有生气。
  2.目标管理环境建设
  创造良好的目标管理环境,激发教师内在动力。学校工作应有目标,要把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原则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起来,并应把目标管理与量化考核相配套,这样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3.教师管理环境建设
  学校实行管理机制改革,会给学校带来新的希望,但也会给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考核评价提出新的课题。学校各项制度提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能体现教师自身价值,又能促使教师发展。
  首先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达到制度管理。其次是营造思想交流、情感互通氛围,达到以情激人。制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通过管理职能创造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学校实施“三制改革”,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岗位责任要符合大政策,内容明确,切实可行。健全岗位责任制,以岗设人,使人的能力与岗位责任结合处于最佳状态,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这种做法可使教师从可以评价自己工作的优劣,从而产生个体调控因素,使教师工作日趋规范,真正达到依法治校的目的。情感互通。对教师的管理除制度管理外,还须以人为本实施情感管理,情感管理关键是理解教师,在政治、业务、生活中关心他们,用心理激励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归属感,使其能愉快地学习和工作。
  4.教师学习环境建设
  教师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劳动,其劳动对象是人,而劳动产品也是人,一定意义上劳动手段也是人。学而不厌,精益求精,丰富学识,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已成为当今教师的基本需求。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应用知识总量约有20%在学校学习中获得,有80%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断学习积累。如果一个人只躺在原有的知训结构上睡大觉,那么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博士也可能成为“文盲”。因此,学校应着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创设各种学习模式来帮助教师提高。如学历进修,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开展专题讲座,开展技能比武,制订激励制度,创设评价机制,晋级、晋升等,以此来创设学习型校园,形成学习型教师群体,帮助教师走学者型教师之路,促成每位教师教育教学成功,从而能尝到育人之快乐,成功之快乐,职业之领悟。
  5.教育科研环境建设
  教育工作者大多有较强的事业心、自尊心、荣誉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更新知识,严于执教,希望有不断深造的条件与氛围。因此,学校应营造群体良好的科研氛围,创造良好科研条件,来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样才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如推出争创名牌学校、名优教师的目标,挑选研究课题攻关,请专家来作学术讲座,走出去取经,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方便等。
  6.民主参与环境建设
  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关怀教师的幸福生存与终身发展,不断创造物质和精神氛围的条件和保障,凸显教师职业的自我尊重,教师权利意识和维护,教师成长和教师价值的体现。凡学校重大决策,应经广大教职工讨论并广泛吸收意见再确定;每学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落实好提案;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评聘中坚持公平、公正、择优原则,建立各种网络等。
  7.校内人际环境建设
  创造学校良好的人际环境就是要形成人与人良好关系的氛围。学校中的个体处于纵向横向的各种人际关系之中,这些关系影响着个体的知觉、观点、情绪、行为倾向以及个性的改变。人际关系紧张,个体反应的许多方面都完全不同。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交往需要的满足,都可以作为一种外部条件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学校集体巩固和发展的手段,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经研究表明,学校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和方法是很多的,如思想的一致性,一定的交际水平,个性相似与相容,需求一致等。实践表明,调控“核心人物”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有效的方法之一。调动先进人物,宣传先进人物,运用先进人物,帮助先进人物,支持先进人物,管理者要当好“润滑剂”,督促提高后进人物,有意识的疏导、约束、缩小后进人物周围的圈子,关心后进人物,增强对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学校内部良好心理环境建设的建议
  
  创造学校良好内部心理环境,要注重学校生活方式的设计。学校管理者希望教职工有什么样的心理品质,计划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环境,不应单纯考虑教育他们一些什么,创造什么样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有什么样的生活、学习、劳动的存在,从而形成什么样的意识。因此,创造学校生活方式的存在是学校内部良好心理环境的主要载体和抓手。
  创造学校良好的内部心理环境,要注重引导教师明白自身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学校思想工作的主旋律,是创设学校良好内部心理环境的关键。
  创造学校良好内部心理环境,要注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积极相互作用,是建立良好心理环境的最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