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转化学困生应抓住“三点一线”

作者:申广明




  如果说好学生是美丽可爱的鲜花,那么学困生则是含苞带刺的花蕾。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应该欣赏盛开的鲜花,而且更应该用心血去浇灌、培育那些待放的花蕾。那么在学困生的转化中怎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呢?笔者认为,应该抓住“三个点”,贯穿“一条线”。
  
  一、 尊重理解,抹去心灵的“污”点
  
  学困生特别是有行为问题的学困生,往往都有自己怕揭的伤疤或不光彩的过去。而这些“污”点,始终成为他们进步的心理障碍。想进步,又怕老师同学瞧不起自己,因而思想上矛盾,性格上孤僻,行为上放肆,于是就导致了破罐子破摔,越摔越破。因此,转化学困生的第一步,就必须首先清除学生心灵上的阴霾,抹去他们行为上的“污”点。通过个别谈话告诉他们,过去的错并不等于将来的错,老师对以前的事既往不咎,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期待。通过班会和其他公开场合,在同学面前重塑他们的形象,让同学们看重他们的将来,淡化他们的过去。如此,抹去了他们行为上的“污”点,卸下了他们心灵上的包袱,转变也就减轻了阻力,进步也就有了欲望。这是学困生转化的基础。
  
  二、 激励引导,依托理想的“支”点
  
  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愿望,学困生也一样。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我们一定要鼓励他们人人制定自己的远大理想,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可能的去宣扬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帮助他们结合自己的理想制定出具体详细的行动措施,阶段性的分解目标,让他们既感到每天都有努力的方向,又能不断的品尝到实现目标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应结合书本知识和身边的典型事例,象生活中的物理常识,数学中的方案设计,销售中的打折、盈余,游戏中的概率、统计等等,让他们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时间的宝贵性、奋斗的必要性。通过激励引导,用理想建立起转化的“支”点,使学困生真正实现“前进有方向,行动有动力”,从而为理想而学,目标明,劲头足。这是学困生转化的动力。
  
  三、 细心观察,捕捉转化的“亮”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最差的学生也有美的火花闪耀。只是作为学困生,他们的优点往往被缺点所掩盖。其实我们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学困生身上的许多优点,甚至是一些所谓好学生身上都没有的。像生活中的助人为乐,劳动时的带头苦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等。因此,我们应细心的去捕捉学困生身上的“亮点”。哪怕是一丝一缕的“闪光”,或者是偶然的“闪光”,都应及时的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这不仅对他们是一个莫大的鼓舞,而且还往往会成为转化的有利契机。我班学生李凯,学习懒散,生性好动,纪律较差,经常给任课老师添乱。但是有一次班上的窗户坏了,他自己竟主动去修理完好。我知道后在班里公开进行了表扬,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同时还任命他为班级的公物维护员。老师的信任,同学们的支持,使他受到鼓舞。从此,他工作积极,学习主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一个小小的闪光点,经过老师的善意放大,居然成了新的人生起跑线。
  
  四、 关心信任,始终贯穿“爱”的主线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困生诚挚的爱,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对于学困生,只有以爱与其交心,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我们应以“爱”为主线,关心学生,信任学生,把“爱”渗透到学困生转化的全过程。
  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首先,在学习上要鼓励他们。课堂上一个信任的目光,一句赞赏、肯定的话语,一种满意的表情,都会让他们心里感到莫大的鼓舞;其次,在工作上要信任他们。劳动任务的刻意安排,班干部、小组长的有意任用,甚至文体、宣传活动的优先考虑,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信任;第三,生活上要关心他们。见面时善意的微笑,生病时细心的照顾,困难时热情的帮助,更能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如此,学生在爱的阳光下学习和生活,无论老师怎样说,他都会言听计从,积极配合。转化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当然,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够抓住“三点一线”,以线穿点,以点连线,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引导更多的学困生,迈向正确、灿烂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