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如何面对学生课堂中生成性问题

作者:李月平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倡导,课堂教学不再是机械的、僵化的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在课堂上提出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时,对我们教师就提出了挑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师道尊师”而训斥学生?还是为了教学设计的不被打乱和冲击,“果断”的采取避开的原则?或是对“不速之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用一两句话巧妙点拨?还是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将课堂引向深入?特别是当自己被学生难住时,又该怎么办?本文将从两个案例出发,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二、两个案例
  
  案例一:
  前不久,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放学回来,非常兴奋地告诉我:“妈妈,我们谈老师都有不知道的知识,还是我告诉她的。”谈老师是儿子的班主任也是他的语文老师,儿子对她是非常的喜欢。后来从儿子的谈话中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在当天的语文课堂中,有一道用捉字组词的题目,儿子组的是“捉天牛”,谈老师说;“天牛是什么,能捉住吗?”儿子当时就告诉谈老师,天牛是一种小昆虫,是他在课外书上看到的。谈老师不仅说儿子是对的,还跟儿子说她确实不知道,并表扬儿子课外知识很丰富。我知道了谈老师的处理方法后,不仅在儿子面前表扬了谈老师,并表扬了儿子课堂上敢于发问的精神。这事后,儿子在家里看书更有劲头了。
  案例二:
  笔者带的高三毕业班中,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时我们正在讨论在冰醋酸中加水,导电性的变化问题。题目都已经讲完了,其他同学正在整理与回顾,这时候,刘磊同学问道:“在还有未溶解的冰醋酸时,形成的应当是饱和溶液,这时,往里面加水时,导电性应当是不变的,直到它变成不饱和溶液。” 其他同学经他这么一说,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而这时,我也一时被问住了,到底该如何解释呢?这时,我的脑海一片混乱,思维受阻,但是,我马上对大家说:“这还确实是一个问题呢?看来老师也被你们问住了,我还得要下去做实验,查资料,并同其他老师商量,才能最终定论。同时,也请大家课后积极思考,好吗?”我感到大家好像有些遗憾,因为困惑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下来之后,我可不敢马虎,立即对这一问题进行处理,并在第二天上课的开始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对刘磊同学提出再肯定,鼓励大家的问题意识,同时还讲了犹太人的教育理念。我又看到了同学们满意的眼神。
   后来反思,如果我下来后把这一问题给忘了,同学们没有及时解决心中的困惑,而类似问题在下次的课堂上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将会怎样?这样来几个回合,学生们还会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望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被击垮才怪。
  
  三、评析
  
  案例一,谈老师实事求是的向学生承认自己不知道,虽然她面对的仅仅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种勇气和精神是可嘉的。就在两星期前还说不知道宇宙的形成而让儿子讲了这一部分内容,还有像日食月食等,儿子为此忙得不亦乐乎。我对谈老师非常敬佩,因为当学生的认识和知识超越自己时,她的这许多不知道不仅没有损失她的“师道尊严 ”,而是激起了学生更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劲头,也使学生更喜欢她。这就是教育的最大的成功。在这种时候,老师还能弯下腰来向学生学习,这是我们教师所需要的胸怀和气度。
  案例二中的我,其实代表的是一个教师群体。因为到高中后,随着知识的加难加深,以及课堂教学的变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之后,教学意外的发生不可避免,而且它的发生往往是临时生成的。面对这些生成的问题,教师一时又无法解决,那又该怎么办呢?要肯定学生的思维和问题意识,这毫无疑问。但对高中生来说,仅肯定是不够的。因为有些同学当他们的困惑没有得到解决时,对后面的课堂教学可能会选择放弃。这时教师不仅要保护好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热情,把这种热情转化为学生的一种思维品质,而且也要处理好正常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探究活动的辩证关系。在我被这突然的生成问住时,一时之间出现荒乱和不知所措,导致思维受阻,这说明我还没有练就好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成性问题的应变能力。但可喜的是,能立即跟学生说,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才能解决。
  
  四、反思
  
  既然我们无法预设课堂的生成性,那我们教师首先就要调整心态。教师也是人,在学生心目中不应当被神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错误,有本身对知识理解上的错误,也有课堂教学中的语误。当学生在课堂上指出教师的失误,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学生的纠正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当正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不应视学生的指正为难堪。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在师生相互间坦诚的思想交换中实现。师道尊师绝不是靠压制来维护。教师要以一种开放、开明的心态,鼓励学生提问,即使有一些不成熟或不合理的意见,也要宽容对待。绝不能对这些生成性的问题采其逃避,因为它们有可能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而且要善于利用这些“意外”。
  面对生成性问题,也正是考验教师对课堂临时出现问题的应变能力。一个成熟的教师是要经过无数次的这些“临时事件”的,而在每次面对这些临时事件时,沉着冷静地分析问题,并当机立断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很重要,这种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也不是不可习得的。对生成性的问题处理后还要进行反思, 反思自己在临时处理这些问题时的方法与手段,不断地加以总结是处理生成性问题的有效手段。
  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更多地是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不能在课堂内解决,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保护好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热情与能力,把这种热情与能力培养成学生的一种思维品质,而且也要处理好正常的课堂教学与课外的探究活动的关系。
  要处理好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就应该是一位富有个性的人,他不会被教参所左右,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同时,他能在课堂上用敏锐与机智引导学生尽情彰显自我,合理进行多元感悟。引起学生激烈的讨论,深刻地认识,广泛的共鸣,给课堂带来精彩。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新课改所希望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