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作者:陈荣荣




  小学生的自言自语现象,是一个低级的言语思维状态。自言自语的过程就是儿童的思维过程。自言自语本身具备三种功能:其一是能帮助孩子们吸收外界事物的形象,形成鲜明、牢固、完整和连贯的形象思维过程,同时又能促进儿童思考。其二是能帮助孩子们从外界吸收、消化词汇和语句,并把已有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其三是能帮助儿童预演外部表达过程,成为说话,写话的“预习”。因此,自言自语对于促进儿童言语和思维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既然学生自言自语现象的存在是儿童言语思维、心理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它呢?
  
  一、捕捉“自言自语”,调整教学要求
  
  在教学上,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自言自语来了解学生是否学懂了这方面的知识,从而调整教学要求。据调查,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时会借助于外部言语即自言自语来理清思路。在课堂里,这样的现象很常见。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在要求学生造句的时候,这样的情况更是经常出现。例如要求学生用“兴高采烈”写一句话时,他们往往是把这个词读上几遍,然后才开始边想边用有声语言把句子表述出来。这就说明学生虽然对“兴高采烈”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了,但是至于运用还是有点困难。他需要先读上几次,建立起一个巩固的表象,然后把脑中想说的话通过有声语言理清思路再讲出来。有时我们还会发现小学生在造完句子后马上否定:“不好,这不好”。这就说明学生已了解了造句的要求,也知道用这要求来衡量自己刚造的句子。换句话说,学生已学会学习了。那么,老师对这类学生的教学要求就应该稍稍提高一点,使其能“跳一跳摘到桃”,引起更大的兴趣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不能将之与一般学生一起辅导,这样他们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不利其发展。
  
  二、 重视“自言自语”,培养求异思维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衡量学生作业好差的标准不应仅看结果,还应看他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在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有的学生的答案是对,但是思维过程不一定正确;而有的学生答案是错的,但是他的思维过程是对的,只是由于最后计算错误而导致答案的错误等。所以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如只是“校对”答案,这就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它忽视了学习的本质即思维活动过程。那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好的方式就是听学生做题时伴随出现的“自言自语”现象,通过它来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另外,有的学生答案是对的,思维过程也是正确的,但是思维方式却是不同的。
  
  三、利用“自言自语”,促进积极幻想
  
  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看图作文教学中,面对一副图,学生会滔滔不绝地讲上很多话。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幻想,用口头语言把她表达出来,让画中人、动物等都有一个性格,都能各讲各的话。学生对着一副图在自言自语,在编故事,说明学生有较强的想象力,她通过自己讲自己听可以满足自己的想象欲与说话欲。无论是艺术创造,还是科学发明都离不开创造想象。郭沫若同志说过:“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列宁也很重视幻想,他称它为“极其可贵的品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积极幻想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要加以正确的指导,给学生一个自己的天空,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我们耐心地听孩子自言自语,我们会发现在孩子的心中有一个多么广阔的世界。
  
  四、注意“自言自语”,培养学生品质
  
  学生通过自言自语,会把自己对某件事的想法看法讲出来,我们通过它能真实地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发展、观念及行为动机等,进而采取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街上,当看到一青年人对老年人干坏事时,某个学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真讨厌!”这么简单的一句自言自语的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从表面上看,学生讨厌、厌恶这种行为,说明学生内心有深切的同情心。再深入一点,说明学生无意识中已形成一种很好的模糊的人生观,能以一定的正确的标准来区分好恶。在以后的日子里,这种模糊的思想将是以后他正确人生观形成的奠基物。
  有时候,自言自语也可能是紧张、急躁所引起的。这时候的自言自语有助于平静心情、消除紧张与急躁。因为学生自言自语就好象在与某人对话,那么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同时积极的出声的自我暗示也是消除紧张极有效的方法,他可以使目标更明确,更有助于信心的确立,从而促进其完成目标。魏书生老师就要求学生每天大声地对自己说“我能成功!”
  学生的自言自语是个很丰富的仓库,它包容了学生整个心灵的真实的一切。老师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言自语,应通过它教育好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