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巧做家长文章 形成教育合力

作者:杨中军




  我校位于当阳市西大门,当阳、远安、宜昌交界处,地处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家长缺乏教育子女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好的方法,致使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校被“流失生大户”和成绩落后两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除了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外,想方设法影响家长,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家长素质,提高家长科学的教育子女能力,形成教育合力,实为一条改变现状的途径。同时,也开放了学校,让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利实现“做家长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宗旨。
  
  一、努力办好家长学校
  
  1.活动规范化
  从九八年开办家长学校到今天,我们不断完善、规范。家长学校做到了有校牌、教室、教师、教材、备课、考勤、测验。举办家长学校,一个很为难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家长的参学率,为此,我们采用了“一闲、二请、三回、四催、五查、六激”策略,“一闲”即每期家长学校尽可能选取农闲时段,“二请”即精心撰写开学通知书,“三回”即设计了通知回执,“四催”即开学前由班主任或者学生叮嘱那些不是很积极的家长要及时到校,“五查”即开学时查各班家长考勤,“六激”即结束后对家长到校情况进行通报。
  2.形式多样化
  我们不仅要家长学,还要动脑筋,让家长乐于学。
  2001年5月,著名的赏识教育专家周宏到当阳剧院做“赏识你的孩子”报告会,我们动员了40多位家长到会学习,会后学校又自己开办了“赏识你的孩子”的家长学校。
  2002年4月,学校利用校园电视台以现场直播的方式给家长授课。
  2003年春,开创了“运动会+家长学校”的具有干溪特色的家长学校。
  后来又开创了多媒体家长学校,这些方式让家长感到特别新颖、好奇、亲切、亲近、激动,从而易于接受我们的观点,还让家长进一步接触、认识了现代化,可谓一箭多雕。
  3.内容具体化
  除了由学校集中授课外,还由班主任给本班家长授课,另外,我们还邀请了教育子女经验丰富的家长现身说法。
  我们请过95届毕业生现已毕业北京大学的冯玉清同学的家长,2001届毕业生现就读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克飞同学的家长,宁可不做房子也要培养女儿读大学的杨中莲同学的家长等。
  2007年5月18日,专门聘请了曾培养出了两名大学生(其中一名是留法硕士)的优秀母亲汪女士,作了如何培养优秀子女的专题讲座,而且仍然以电视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
  2006年,我们还别出心裁的聘请,正在我校就读的学生家长庞士林作为授课教师讲课,他本是远安县迁到当阳市的移民,虽然接连遭受了天灾人祸,而且异常贫困,但是,他人穷志不穷、自强不息,他精心培养的两个儿子庞伟、庞超于2005、2006年接连考入当阳市一中,他培养教育子女的经验和成绩是最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
  
  二、精心打造互动平台
  
  我校还一直打造着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交流的信息平台——《家长学校报》,由学校政教处主办,坚持每月1期,每年出刊10期左右,现在已出版98期,通过学生散发到每个家长手中。这张小报上不仅有校园动态、国内外教子经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还有老师、学生、家长的光荣榜,更有学生心声、家长心得、教师寄语,甚至有学校领导、班主任的电话号码。小小的一张报纸成了学生、学校、家庭、社会沟通、互动的重要渠道,也成了提高家长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主动出击沟通关系
  
  学校要求班主任到流失生家里动员走访的次数必须达5次以上,最后1次总是校长亲自上门。
  学校频繁的进行义务教育法的宣传,甚至在2000年动员前干溪镇人民政府开创了我市处罚拒送子女入学家长的先河,曾被中国法制日报所报道。
  学校主动邀请家长代表到校体验生活,让他们感受学校的变化,了解教师的辛苦,倾听学生的心声。请家长到学校培训电脑,在沮河两岸设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援教点;每年请家长代表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考评。
  为了加深社会对学校的理解,增强家长尊师重教的氛围,学校开展了给学生标兵送喜报的活动,当大红的喜报贴在学生家大门上,脆响的鞭炮在山村回荡时,学校良好的育人形象已在众家长心目中冉冉升起。还有凡是考取了大学接请学校的,一律是一盘筛子大的鞭炮,一口精美的手拉旅行箱包。上书“今天我以干溪中学为荣、明天干溪中学以我为荣”。
  
  四、创设广泛参与机会
  
  大多数师生集体活动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放假离校的下午进行。比如08年元旦文艺汇演时,家长 、司机到校接学生,不由自主地参观、参与了学校活动。在学校门口老百姓的院墙上专门开辟了“家教园地”,让过往的老百姓和接送的家长随时可以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2007年5月,学校围绕“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主题,下功夫进行了深挖。事先我们开展了“干溪中小学十大不文明现象大讨论”,通过《家长学校报》公布讨论内容,引导家长参与,众家长都书面上交了看法。使家长达成了“良好习惯的形成终身受益”的共识,也让家长明白了率先垂范的重要性。随后又编了《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必读必懂法律条文摘录》印发给每生一张,要求每位同学带回家给家长朗读两遍以上,并要求家长写下自己的感想,从中选出典型的家长读后感集中办刊。《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必读必懂法律条文摘录》内容都和学生校内外生活息息相关,如此就让家长和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普法教育,此举被《依法治理》2007年第四期以《从小当文明学生长大成为守法公民》为题所报道。
  
  五、评价表彰先进推动
  
  2003年11月21日的家长学校,老师们评价是一次令人振奋的非常成功的家长学校。开课之前,学校借鉴前面的经验,照样和运动会结合起来,只不过之前学校还评选出“百名优秀家长”。这一百名优秀家长是通过学生和家长自己填写材料毛遂自荐,村委会推荐,班级评选,学校审核确定的。学校还组办了“干中百名优秀家长”专刊,展示优秀家长们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让广大家长参观学习。学校克服资金短缺的现状,为百名家长购买了大开水瓶作为奖品,寓意“高水平”的家长,另外让家长、学生能随时记得干溪中学,可以说是开创了学校为家长颁发奖品的先河。从此以后,每学期评比、表彰一次百名优秀家长就成了我校的一大传统特色。
  
  六、合力渐成收效显著
  
  家长学校在不断探索、完善中前进,从开头的艰难到现在出勤率在90%以上,家长通过学习知道了不送子女上学是违法的事,知道了如何教育子女,知道了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学校教育。最典型的是我校辖区的一位刘先生,他儿子开始在外校读书,由于管理方法不当,孩子形成了打架、通宵上网毛病。家长将其转入我校后,家长在家长学校之中,在和老师的交流之中学会了怎样关心、爱护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作用下,该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后考入了市重点高中。刘先生不胜感激的说“我的孩子开始就应该放在干溪中学”。
  教育的合力正逐步加强,导致学校工作有了明显的变化。
  2003年9月10日湖北日报《这里的开学静悄悄》的通讯报道让我们彻底扔掉了“流失生大户”的帽子,2006年、2007成为宜昌市零辍学学校。
  教学质量也稳步上升, 2006年、2007年被评为市“质量先进单位”;课程改革成为全市“排头兵”, 2006年被评为宜昌市课程改革先进单位。
  相关课题研究顺利结题。我校于2003年申报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研究”是国家级课题“社区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级子课题, 2007年元月接受了省教科所的结题鉴定,获得了极高的评价。研究专题片2007年4月25日还在湖北省“社区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年会上予以了特别的独家的展示。
  2003年被宜昌市关工委评为先进单位, 2006年被宜昌市教育局评为“示范家长学校”。 事实证明,学校注重教育、引导家长,在家长身上做文章,有利于家长素质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学校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社会大环境的优化;有利于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形成。如此之多的“有利于”, 将让我们奋进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