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作者:赵尔增
一、动情
这里讲的“情”是热情、信心、兴趣。人的行为受感情支配,教学过程既有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有师生情感的交流。积极的态度体验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因,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还在于通过创设学习情景,激励、呼唤、鼓励学生,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化学知识、高尚的敬业精神,还要有高超的驾驭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能力。
恰当的引入、充满激情的讲解、热烈的讨论、有趣的实验,都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主动学习,使化学课更有趣、更有味。如学习《硝酸》一节前,先介绍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玻尔是用什么溶解金质奖章的呢?这样巧妙地设置悬念,引入新课,会促使学生急切地学习《硝酸》,探寻答案。在学习原电池后,引用一小故事,激发学生求知欲:格林太太为显示自己的富有,镶了一颗金牙,后来其外出发生车祸,将其旁边的一颗牙撞掉,她又镶了一颗不锈钢牙,其后总觉得头疼不已,便去求医。若同学们是医生,应该怎么样为其诊治?学生分析,认为两颗牙形成了原电池,产生电流,致使头疼。诊断为其拔取一颗,改镶为跟另一颗材料相同的牙。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感受到了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二、动口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知识的传授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注重教师语言,而很少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实际上,学生动口是最方便、最有效的课堂参与方式。
1.阅读
阅读能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凡是能读懂的内容,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来读。教师要尽可能创设促使学生阅读的悬念,使学生在心里上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并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再造想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有所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积极肯定,热情鼓励,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如碳族元素、化学工业等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均可采用阅读法完成教学目标。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又正是高考所要求重要能力。
2.讨论
学完电解后,让学生根据金属活动顺序,结合有关知识,讨论人类对金属的认识和使用历史。大家认为越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由于技术的原因,难以得到金属单质,因此认识较晚,而铜、金、银等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存在,人们认识使用的历史也就较早。再如,在Fe2+中加入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同时,氢氧化亚铁短时间内变灰绿色并向红褐色转变,教者先是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讨论变化的实质,从而认识到氢氧化亚铁不稳定。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制备比较纯洁的Fe(OH)2?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能轻而易举得出隔绝氧气的结论,但如何隔绝氧气则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进一步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归纳出Fe(OH)2制备的实验操作步骤,一方面加深了对步骤中将溶液煮沸,在亚铁盐液面上加少量苯,将装有NaOH溶液的滴管插入液面下等操作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热情。
三、动手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对化学课的热爱。许多学生喜欢化学,就是可以自己做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感性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体会化学。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包括弄懂原理,设计步骤,安装仪器,实验操作,纪录现象,处理数据,分析推证出结论,并解决整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通过动手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功效。
学习“硬水”后,教者发给每个同学两支试管和少量蒸馏水,叫他们自己再取一些井水。要求用最简单的实验,来区别蒸馏水和井水。题目一出来,一些同学认为题目过于简单,甚至不屑一做,不就是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碳酸钠溶液,通过不同现象加以区别吗?他们到实验室按这一方法实际做一做,看看究竟能否成功。由于井水中Ca2+、Mg2+的浓度毕竟很小,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实际上不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这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进而又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心理,在一个星期中,学生共设计了十多个方案,通过分析、对比,评出了一个操作最简单,现象最明显的方案,即取一块平整洁净的铝板,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在热的铝板上分别滴上蒸馏水和井水数滴,水滴马上蒸干。结果,蒸馏水滴过的地方几乎不留痕迹,而井水滴过的地方则留下一圈白色的污垢。上述实验,涉及到实验设计,操作、评价、验证等,但假定没有动手去做,只是在理论分析鉴别,那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只能说是肤浅的,同时也失去了进一步升华的可能,也就没能充分体现出化学这一实验学科的特点和魅力。
纵上所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既不是搞什么花架子,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多发言,而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认知特点、教材、学生的综合研究,进行合理设计,引导他们自发地参与教学。教师主导作用的最大发挥,就是创造性地创设学生生动活泼的主体活动,其成功标志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学过程是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