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体育教学中的学生个性培养
作者:谢文生
一、转变体育教学观念,尊重受教育者个性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必须摒弃那种以统一性去制造“标准件”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创造性的革新精神。“统一性”就是一种封闭,封闭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统一性”就是一种机械,机械摧残了学生的革新。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必须呼唤个性,承认和发展个性。
要发展学生个性,首先要研究、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和智力差异,摒弃“权威式注入”,注意听取学生的信息反馈,主动了解他们吸收、掌握、消化情况。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独具特色的接收思维方式。其次,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自有其思维和表达的个性特点,其表现更不会完美无缺,对此教师理当积极鼓励和热情引导,于细微处发现他们可取和进步的一面,激发学生踊跃思辩,促进个性的发展。再次,教师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学生的多向和求异思维,弘扬其创造性的发现,宽容个别智力超常学生的“放肆”,切不可以斫杀其思维活力为代价来维持课堂上的所谓良好秩序。
二、审视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个性教育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富有个性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断从学生身上获得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方面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主动、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如果要求学生都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统一的口令,整齐的动作,看似组织严密,其实有的同学量不够,有的完不成。如果把统一做引体向上改成根据学生能力不同,有的做引体向上,有的做斜身引体向上,有的做水平悬垂臂屈伸,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三、尊重学生选择,提供个性发展土壤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背景,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因此,体育教学切不可把束缚人的绳索紧紧地攒在教师的手里。实施个性教育时,应该更大程度地确立“尊重选择”的原则。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与学生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进行正常教学外,再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后,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注重示范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形成
学生的个性形成与体育教师的个性是密不可分的,学生从学习中得到的养成因素无不烙上教师的性格。一个具有坚强性格的学生往往是在有着同样性格的教师培养下形成的。因此,体育教师应当特别注重自己的示范作用。首先,体育教师应当以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毅力、执着的追求、热忱的关爱、乐观稳定的情绪、开朗热情宽容的个性去感染、影响学生,促进其内化,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使之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其次,体育教师自身具有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见解,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把他们放到一个宽松自主的大体育环境之中,最终使他们血液里流淌起真正的体育素养和属于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我们体育教学的核心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