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高中新课程与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康水生
2003年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目标定位: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三个发展”的目标定位,《标准》提出了六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具体而言,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有两层含义:一是行动上的合作,二是知识资源的共享和思想方法的合作。在英语课堂学习中,两个层面的合作互相交叉、互相促进。也就是说合作式学习是指一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为整个小组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将小组的活动成绩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有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小组取得成功,个人才能成功,即个人目标的真正达标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克服班级学生多且学生差异大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困难,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小组合作学习的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和理念,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二、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
1.合理编组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无论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教师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合理组建小组是第一步,可按两类方法来编组,一是学生自由搭配,二是教师来分组。一般来说,以第二种方式为主,更显合理。因为教师在熟知学生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能力、兴趣、学习成绩等其他因素来编组,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把不同能力的学生编成小组,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所形成的互补机制能使小组成员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编组一般以4~6人为主,具体的小组规模可根据讨论议题而定。
2.责任分工
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非常强调人际互动关系,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英语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当教学的监控者和咨询者,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合作小组里也能充当“专家”或“英语教师”的角色与同组成员共享学习资料,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合作的目标。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一个任务,责任分工很明确,责任要落实到位,强调个人责任和小组集体责任。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小组长或教师根据每位成员的特征、特长把学习任务分配给各个成员,做到每人有事做,分头去做,完成属于自己的部分责任,然后回到小组,大家共同搜寻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提出建议,概括和总结等,从而保证学生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效果,学生紧密配合,也能使他们在同学合作交往中学会交际,学会做人。
3.科学评价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以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为主。评价主要关注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在具体操作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可以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 这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其目的是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小组内讨论所形成的共识及主要分歧作小结梳理,代表整个学习小组发言;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想法,进行必要的质疑与辩解;对经过小组讨论形成的主要成果进行梳理、归纳、信息重组,必要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想法,但不要将自己设想的“标准答案”强加给他人;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首先对学生进行调查,以便使所设计的小组活动能符合学生的语言及语用能力,具有可操作性。考虑小组成员在性格、性别等方面具有的互补性和典型性。分工合作中让每位组员都承担一个角色,有事可做。
第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小组活动与班级集体授课、学生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分配各部分的学习时间。根据实验,小组活动的时间至少占整个课时的一半。
第三,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向学生提出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用语言和表情等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如告诉学生:Trust yourself. / You can do it! 等;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比如怎样鼓励同伴参与活动、怎样表示请求或提供帮助等;经常巡视并参与其中。
第四,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归属感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要努力让学生的这种情感得到满足,让他们明白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与整个活动的成败息息相关,他的贡献就是小组的贡献。
第五,照顾“弱势群体”的需要。例如,精心设计符合学困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话题,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其优势,并在群体中得到认可。
第六,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能太看重学生使用语言的准确度,而应看重能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提供信息。如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语言能力是可以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得到提高的。
第七,重视过程,以表扬、鼓励为主。对表现出色的小组或个人及时进行表扬,如可以说Wonderful! / Terrific! /Fantastic! /Well done!等;对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小组或个人更要给予鼓励,如经常说Don't lose heart! / Cheer up! /You've almost got it.等激励学生的话。
第八,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因此,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纳入小组化教学管理中来。例如,根据实际情况,可设计课前预习、课后讨论、短剧表演、社会调查等活动。
只要大家认真理解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一定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