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清新蕴藉 情意绵绵
作者:董玉芳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词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作家,她早期的爱情词以女性特有的纯挚和缠绵悱恻而卓然名家。她的词在艺术上的造诣是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辞淡于水而味浓如醇酒”。因而获得了“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清人沈谦《填词杂说》)的高度赞誉。《一剪梅》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这首词是赵明诚外出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很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别离,这种相思之情是不难理解的。
“红藕香残玉簟秋。” 点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是红色的荷花,是户外之景,“玉簟”是精美的席子,属室内之物。如果说“红耦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现秋的到来。一句话就把客观景物和主观感情融化在一起了。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对丈夫的外出本已有所牵挂的作者,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的萧疏景象,触景生情,思夫之情更切,内心之苦也就更深了。为了排遣苦闷,她便“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两句是说,我轻轻地解开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轻”是轻手轻脚,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轻”,所以谁也不知道,就“独”自一个人上船了。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是想借泛舟来排忧遣愁。然而,独自击楫,来到往日双双泛舟的地方,看到眼前之景,只能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忧愁又怎么能排遣得了呢?正所谓“举杯销愁愁更愁”啊!
“云中随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几句应是月满时候,我登上西楼向远处眺望,看到大雁飞回来了,因而想到是否有谁寄信来了。 “谁”自然指的是赵明成,但是,明月自满,人却不能团圆,雁字空回,锦书却无,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可知是没人寄。“锦书”,即锦字回文书。回文织锦,雁足传书的故事,在诗词中可谓是滥熟的典故了,作者信手拈来填入词中,更增加了词的意蕴:一则体现了李清照夫妻笃厚、真挚的感情,以及对丈夫的充分信任,否则的话,就会是“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的怨言,而不是“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想象。这里作者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事抒情之法,在艺术创作上也是极具感染力的。二则使人更觉形象生动,作者借助雁能传书的传说,写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
“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极强烈的思念着丈夫,也相信丈夫也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思路也就顺此展开了。“花”是说自己的青春象花一样空自凋谢;“水”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是“空自”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感叹。这句看似平淡的话中实则蕴藏着很深的含义:作者对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又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年华让它白白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那两个“自”中表现出来的,有人说这句是作者青春易逝的感慨,又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如果这样理解,就不能体现出她们夫妇琴瑟和谐,彼此思念的真挚感情,下文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果说上面还没有一句提及她们夫妇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他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她性格开朗,善于为对方着想,这种从两方面来写相思之愁的构思,在古典诗词中是不多见的。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闲愁”究竟达到什么程度了呢?作者说,这中相思之情是无发排谴的,皱着的眉头才舒展开来,而思绪又一下涌上了心头,一句话,就是时时刻刻都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作了极其形象的描写。人在愁苦时总是皱着眉头,作者正是把握住这一点,才写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看到她眉头刚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她内心的绵绵之苦。“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极好,两词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跟李煜《乌夜啼》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却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它不但形象地反映出作者愁眉的变化情景,而且“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形成起伏,语句结构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成为千古绝唱。
由以上可知,作者在这首词中,以清新灵动、浅白易懂的语言,抒写了对丈夫无尽的思念,表现了他们纯洁真挚、两心相印的爱情。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富有感染力,不愧是一篇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