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创设数学课堂情境

作者:沈海燕




  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不仅是编者编写教材的主要工作,同时也是师生完成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书面的学习内容,选择、调整和组织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适应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选组铺垫引入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儿童的认识过程,犹如人们爬楼梯,台阶过高会让人无法攀登,台阶太低会又慢又费力,合理而适当的高度可以既快又省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认知的差异,又要考虑班级的整体认知基础,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采取恰当的铺垫引导,通过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架设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阶梯,使学生顺利地获取知识、方法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中,教材中通过对三名同学的投篮成绩进行计算来引入百分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这对于百分数的认识理解过于抽象,对于多数学校的学生来说(体育器材及体育活动课对于毕业班级的学生过于奢侈了)并没有多少生活实际的感受。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小调查的铺垫引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家庭常见的生活用品(如洗衣液、洗涤剂、服装、饮料、啤酒等的)成分商标中找出相关百分数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百分数意义的学习愿望,这样,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给学生的认知铺设合适的阶梯,使学生能很好地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要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紧密联系,创设自然、真实、生动的贴近学生和教学的情境。选择和组织铺垫的内容,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不同的班级和学生,铺设的难度也不同。合理地铺垫适宜的准备、导入和练习等,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只有真实、自然的情境,学生才能较快地、顺利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选组例题和习题 创设完善认知结构的情境
  
  教材提供的例题和习题,从整体看强调了知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应一般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由于人文、地域等种种原因也不可能十全十美。特别是某些例题和习题由于地区原因和学生认知的差异,学生认识的层次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组例题和习题,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例题和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使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更好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对于余数的概念并不太容易认识理解,虽然新教材中采取“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在小组里分一分,说一说。”的分组操作的方法,但是如果我们稍微仔细地研究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例题中存在一些不足的现象值得考虑。通常我们在班级中进行分组操作时,一般是分为4人小组或2人小组(当前中国许多城乡小学还未能达到教材中所描述的小班教学模式,班级学生人数还普遍较多),把10枝铅笔分给4人小组,每人2枝,还会剩余2枝;把10枝铅笔分给2人小组,每人2枝,会剩余6枝,每人3枝,会剩余4枝……很显然,这里所得出的余数与有余数除法中关于余数的规则是不符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增加有关的整除的过渡题:“老师这里有10枝铅笔,每个小朋友发1枝,就可以发给10个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发2枝,谁能说出可以发给几个小朋友?”在列出算式后再将学生分为4人小组,从每人3枝开始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有余数与整除的对比,让学生对除数有正确完善的理解。这样通过对例题的有机重组,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选组活动设计 创设有思维空间的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们通常都会在学习新知识后设计一个活动情境,给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在情境的设计上,我们不应只注意外在的表现形式,更多的应注意情境设计的内在品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不能只采用游戏活动等形式。虽然表面上看,有些课堂通过游戏活动的情境使原来的学习由枯燥无味变得兴趣盎然,学生学习愉快,但是,不少活动的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偏差,创设的情境目标不够明确,情境过于花哨,学生沉迷于游戏中而不能自拔。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多的应注意内在品质,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真正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情境,让不同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方法,形成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探索。
  总之,在教学中,真实的数学课堂情境不是为了观赏,它不在于可以制造什么,更不在于额外增加什么,而是源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组织,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简单的、有趣的、鲜活的、合理而准确的数学课堂的情境,引导学生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