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如何实现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互补衔接

作者:张志华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由于工作需要,担任了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观察比较了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材,发现初、高信息技术教材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采取了零起点、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知识重叠的现象十分突出。下面以江苏省目前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为例,初、高中教材内容的主要重叠情况可用下图来表示。
  
  (注:高中信息技术由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组成,其中选修模块包括网络应用技术、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数据库、人工智能等五个部分,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其一,江苏省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选择的是网络应用技术选修模块。)
  为了避免出现小学学过的内容到了初中再学一遍、初中学过的内容到了高中还得学习一遍的重复教学现象,我们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深度比较分析,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教学形式、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各有侧重地开展有区别的教学,实现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互补性衔接。为此,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目标的追求上各有侧重
  
  初中侧重知识的积累,高中侧重问题解决。初中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在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下,总是习惯于按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果教学效果和预设的目标相差甚远。《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对此作出了明确要求:“建议在保证基本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下,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发展特点的学生,都能够作出符合自己学习的选择”。为此,我们应该将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分年龄段在初中高中阶段逐步达成。让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形成初步的信息意识,学会选择信息资源,对信息进行简单处理、加工和传送、接收,懂得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作用和影响。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推理判断能力,理解计算机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理解计算机等信息工具给人、社会带来的伦理的、社会的、政治的影响。
  例如:在“IP地址”章节的教学上,初中阶段应该侧重IP地址的定义、格式和作用上,通过与门牌号的类比,让学生对IP地址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高中生,仅此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可能对IP地址为什么分成五大类、怎样分类、其分类的方法和作用是什么等感兴趣,教师就必须深度发掘教材,让学生对IP地址有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进而可以对局域网的IP地址进行选择和规划,解决有关网络的实际问题。又如:网页制作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有出现,我们可以让初中阶段的学生掌握简单的静态网页制作就可以了,但是对高中学生,我们可以开展动态网站的学习,比如让学生建立一个简单的BBS论坛等。
  
  二、教材内容的认识方式和深度难度上各有侧重
  
  初中侧重感性认识,高中侧重理性理解。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形成也不例外,它要经过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回来指导实践的过程。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零起点”的现状,我们可以推行“多起点”实施的策略:在不同年龄阶段采用不同方法、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施教方法;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已有知识结构特点,确立不同的教学重点;对于难以避免的重叠部分内容,我们可以改变其教学难度、广度、深度,并形成梯级层次。
  例如:在“信息的获取与下载”这一章节的教学上,初中阶段可以考虑展开有关文字、图片、软件、网页等相关信息的下载,而对于譬如迅雷这样的专用下载工具,只要求学生掌握其使用方法就行。到了高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架设FTP服务器,制作BT下载种子等操作引入“断点续传、多线程、流媒体的下载、P2P下载原理分析”等深层次的问题,提升高中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各有侧重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他们兴趣广泛、活泼好问、喜欢群体活动,为此,可以考虑采用情景设置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通过小组协作分工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以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在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性和闭锁性较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同时高中生的思维更加具有预计性,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之前,能事先形成打算、计划、方案以及策略等等。为此,可以考虑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任务、过程、目标全部由学生自主掌握,教师仅仅起到指导、监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 “设计主题网站”章节时,在初中阶段,我们要手把手先教会学生如何创建站点,然后怎么用表格来定位布局整个网页,如何插入图片和Flash动画等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既定的任务设计,应该来说还是走的“先模仿后操作”的路子。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个方法肯定不行,他们已经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了,你要强迫他们按照你的意图一步步完成网页制作那是非常困难了,我们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说不准有些同学做的网站比老师做的还要漂亮,何乐而不为呢?
  
  四、在教学评价方面各有侧重
  
  教学评价具有鉴别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教学评价是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评测是检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手段。初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教”与“学”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技术常识的全面评价。同时,根据初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建议初中阶段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的情况,而高中阶段重点考察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主体的建构,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图片处理”章节进行考核评价时,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主要考察操作的主要方法和过程,或者给出一张作品,让学生指出用到了Photoshop的那些技术,可以用简答题或填空题来实现。而在高中阶段,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从互联网上搜索素材,自主创作一幅图片广告,除了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要领之外,还要对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进行评价。
  当然,侧重一方面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另一方面,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在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取不同的策略开展有侧重点的教学,就一定能够有效地实现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互补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