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学校教育中的学生心理伤害及对策研究

作者:康树林




  近年来,中小学学生的人身伤害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当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为避免学生发生事故而处心竭虑时,那些无法预料且不时发生的心理伤害,却在一些学校滋生蔓延开来,给孩子们脆弱的心灵以无情的摧残,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心理伤害的危害性
  
  心理伤害,是指教师在履行教育和管理职责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任何导致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
  1. 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的自尊心是学生要求得到人们肯定和重视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学生追求真善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是促使他们积极向上的机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一点自尊心”,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关心学生的生活,而学生的心灵是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教师的一句冷漠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神,就是足以挫断一根纤细的生命之线,但是对待和处理学生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不顾事实不顾学生,讽刺和挖苦学生,直接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进取心,甚至使有些学生自暴自弃,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心理伤害就像隐性杀手,对学生实现的一种“精神摧残”,这种伤害,可能会在长期的积累中逐渐膨胀,对其心灵造成更大的伤害。
  2. 激化了学生的对立情绪,破坏了师生间的正常关系
  有的教师对学生有偏见,对待学生不公正,失去了教育每一个学生信念。认为调皮的学生不可救药,学习差的很难有新进步,偶尔考出好成绩,也被怀疑是偷看的结果。教师的这种不信任学生的做法,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在批评学生时没耐心,暴跳如雷,不容学生申辩就恶语相加,语言尖酸刻薄,这样不但不能使学生取得进步,而且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引起学生的对抗和反感。
  3. 损坏了教师形象
  有些教师认为自己是教育者就高高在上,处于“霸权”位置,不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反而压抑学生的意见,对学生进行心理“施暴”。用侮辱、威胁恐吓等手段,打击学生,滥施教师“权利”。甚至有的教师推卸责任,把过错一概归咎于学生,这很难使教师在学生心中树起崇高的形象。学生也就很难听从教师的教诲,教师的教育效果低下。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交往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同样,教师对学生疏远冷落,学生同样会如此对待教师,长期以往,教师的行为会引起社会舆论,严重破坏教师的崇高形象。“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就大打折扣。
  
  二、心理伤害的成因分析
  
  1. 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差
  教育问题,归根到底使教师问题。教师问题,核心是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有些教师虽从事教师职业却缺乏起码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没有较高的思想境界,纯粹把学生物化,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对于不服从者,冷言冷语,诸如“你这个傻子”,“你能考出这样的成绩,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等。对于教师职业缺乏深刻的认识,对教育事业没有坚定的信念,缺乏忠诚和奉献精神。
  2. 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不建全评价机制
  当前,应试教育的幽灵依然盘旋在学校的上空,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唯一标准依然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教师不得不把全部精力用于千方百计去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上。于是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常常是采取一些过激的教育方式。如罚抄、罚站、设立边座、厉座,在公开场合蛮骂、指责、孤立学生,甚至剥夺其上课的权利。结果陷入一种“批评—失败—再批评—再失败”的恶性循环中。这样做只能加剧师生关系的恶化使学生焦虑紧张,产生心理障碍,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3. 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与精神状态欠佳
  由于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有父母的呵护,有求必应,惟恐孩子受到一点委屈,长期的娇生惯养形成独生子女比较任性、自私、虚荣心强,以“自我”为中心,心里承受能力较差。而在学校教师面对各异的几十名学生,客观上不能无差别地像亲生父母那样满足、顺从他们的意愿或要求,再加上有意或无意的指责,咄咄逼人的语气,这些学生在家从未有过的感受,这种巨大的落差使孩子们从心理上很难接受,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心理伤害。比如说,同样是教师的一句训斥的话语,在学生心中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对于一个自卑的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训斥很可能极大的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很容易引起心理伤害。而对于一个调皮捣蛋开朗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训斥可能马上成为他的耳旁风。因此,我们说,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个人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定位不同都会导致对同一教师教育行为的不同体验,对某个学生无所谓的感受,却可能对另一个学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三、预防和减轻心理伤害的对策探讨
  
  1. 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教师修养
  首先应在教育系统大力开展师德培训。主要是从理论上提高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识,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有教师的职业热情,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执着追求,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学生观。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发展学生的学业智力,要多方面的发展学生;打破过去的“精英教育”为“人才教育”;教育者应该有正确的学生观,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其次,教师更应该通过自我反思,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及时深刻地反省自己教育学生的方法。以便找出自己的不足与缺陷,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随时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技巧,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诚信依法执教。
  2.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虽说教师作为教育者为学生的引导者、管理者、帮助者,但是从人格上来说是完全平等的,“人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方能形成性格”。因此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必须摆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身心特点和思想状况,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正如斯宾塞所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教育者只有用心灵去浇灌另一颗心灵时,教育才会有效果。
  3. 注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配合
  家庭是青少年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他们受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没有密切的配合,没有友好的合作,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很难完成,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求一致,目标一致,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