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热情的赏识

作者:韩庆祥 杜林生




  在农村中小学老师一般采用“三三制”的教学模式,具体是:教学主要面对前三分之一的同学,中等的三分之一跟着,后三分之一根本不管。这里不讨论这种模式合理与否,我们所能确定的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大致属于最后的这三分之一。他们长期处于老师的轻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藐视之下。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好习惯没有,学习方法谈不上。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应该是什么呢?
  关键是他们缺少自信。他们听到的关于他们自身缺点的描述,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苦口婆心”的说教已经很多,可是收效甚微。为什么?学生没有自信。他们已经有了这样认识:我很笨,我不是好学生。这就比如说,一棵树,根没有,何谈枝叶繁茂!
  班主任首先要帮他们找回自信!
  人都是有优点的,没有人一无是处。比如,红楼梦里的薛蟠,吃喝嫖赌,无所不能,且打死过两条人命,他在和薛姨妈和薛宝钗闲谈时,仍然说:“……为我一个人,娘儿两个天天操心!妈为我生气还有可恕,若只管叫妹妹为我操心,我更不是人了。如今父亲没了,我不能多孝顺妈多疼妹妹,反叫娘生气妹妹烦恼,真连个畜生也不如了。”所以说人心向善。教育先哲们也告诉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教育的。
  让他们说出自己的优点来。先是书面文字,我鼓励他们要从小学开始,想想自己的优点。他们写了,很认真。然后我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优点来。
  我热情地说,“我们班是最棒的!我们的学生很有才华!我们获得过数学竞赛的第二名,我们还获得过篮球比赛的亚军,我们的同学还获得过‘我爱母校’征文的一等奖。我们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是第一名,但我相信我们是最棒的,因为我们都有能力,都有决心,都在努力!”
  一开始,我热情地赏识,给整个班级戴了一顶“高帽子”。事实上,这顶高帽子戴出了很好的效果。他们长期处于“趴”着的状态,给他们戴上帽子,他们就都站起来了,因为他们想让别人看到他们的帽子。结果呢,这学期,学校组织的接连的三项活动,我们是拔河的亚军,国庆朗诵的第二,国庆演出的第四。他们在拔河的时候,获得的是亚军,情绪上有些失落,我及时地鼓励了这种失落:“想得第一,很好。但是我们得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冠军班级的同学比我们胖。我们都已经努力了,所以我说你们是最棒的。”
  他们释然了。他们知道了,要尽最大的努力。“也许我们只能得亚军,但是我们是最棒的,因为我们已经尽力了。”这样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
  热情的赏识过程中,我还给每个人戴了一顶“高帽子”。我充分了解了每一个学生。我们班有学生体育特长生,有文艺明星。有打字速度特别快的学生,有去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语数外都有很突出的学生。班级的日常工作几乎不用我操心。他们的确是有许多优点的。一开学,我就制定了一项措施,我建立了班级工作一览表,把每个学生的每周对班级做的工作,做的好人好事,事无巨细,只要调查清楚,我都不厌其烦地认真记录,张贴在班里显著的位置。有一个学生,他实在是太差了,文化课很差,专业课成绩也不好,经常违反纪律。我及时把他找来,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他的操作技能还是不错的,他还想毕业后开个电脑维修部。我很感动,感动于就是我们认为的最差的学生,他能够有这样的设想。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我相信他有这个能力。结果呢,我的鼓励,换来的是,他不再违反学校的纪律了,早操按时上,打扫卫生很积极,实习课上更是认真。
  每个人都是可教育的。学生,尤其是由于不同原因个别落后的学生,实在是太需要鼓励、太需要赏识了。给他们每人一顶高帽子,带给他们的是自信,是进步。给他们每人一顶高帽子,给他们的是关心,是关注,是赏识,是无限的师爱。其实我只是在实践赏识理论。我做的只是,充满信心地相信,每个学生都将是最棒的,只因为,他们每天都在进步。
  是的,每天都在进步。让每个学生,每天都有进步,这正是教育的实质,教育的精髓,教育的目的所在。愿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后进学生,给每位学生属于他们自己的表扬和赏识,一定能激发出他们身上无尽的潜能,用他们自己的力量进步、转变,成为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