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谈谈新课标下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教学的认识

作者:罗其伟




  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象征。如何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应用于新课程教学之中,已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课改渗透传统体育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方面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学校体育教育与国人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民间传统体育内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合。因此,在学校开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合理安排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新课改中的比重 ,使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有机结合,建立完整的体育教学系统。
  
  二、教学特点不同育人方法灵活
  
  由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风格各不相同,技术差异比较大。对此,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和技术技能时务必要讲究实效,避免华而不实的,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缺乏经过文字的整理或通过研究得出的技术参数,对教师来说,缺乏教学参考,只有依靠体育教师自身不断通过实践探索、归纳总结得出技术要领和动作组合及技巧。对学生来说,通过不断练习改进动作从而提高技术,进而创新和发展。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法,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他们才会积极的参与锻炼,民族、民间的传统体育运动才能得以推广和发展。
  
  三、把握育人原则 采取因材施教
  
  1. 因地制宜原则
  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开展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实践证明,最好的教学形式是以本土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为重点,在有一定的参与群体和认识程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可以较好的推动该项目的发展和弘扬,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发和拓展新的体育项目。
  2. 安全教育原则
  一些表演项目,在一些花样组合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游泳”、“射击”、贵州仁怀市后山乡的“踩花杆”、“抢花炮”等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可急于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练习难度应逐渐增大,在多人组合练习中,注意应用正确的技术动作。教师要经常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3. 寓教于乐原则
  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练习中体会快乐。如舞龙、舞狮、芦笙舞、竹竿舞等在春节和民族重大节日期间开展的游戏,它的表演方式体现了欢快喜庆的气氛,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情况,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练习,提高技术。
  4. 循序渐进原则
  对于动作难度较大,对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要求较高的,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增加练习难度。
  5. 创新性原则
  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能够根据体育教师所教内容,举一反三、自编自演,可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以便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
  6. 综合性原则
  教师所授内容,如果内容较多和技术较为复杂,那么就要求学生们在配合上要有一定默契,鼓励学生互帮互爱、共同配合,在相互练习中充分体现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重视游戏教学挖掘学生潜能
  
  体育游戏是一项非常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锻炼方式,大力开展好游戏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蕴涵了许多游戏成分,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的的功能。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形式,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运用一些游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技术的进一步掌握和提高,有助于学生对技战术的理解和合理运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消除顾虑,克服心理障碍,体验成功和快乐,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的潜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和创新,克服不良心理,建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不怕挫折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践发扬传统体育
  
  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资料和校本教材的收集、挖掘、整理工作,特别是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民族传统体育大都源自民间,体育教师在把某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之前,应根据当地实际深入进行实地调查考证,对开发的项目名称、发展及技术要求有所了解,以便能真正地引进体育课堂。其次,体育教师还要认真总结和交流,把自己通过努力收集到的内容,在本校传授之后,同其他学校交流,以便使内容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民族体育器材进行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一材多用,灵活搬运的原则进行必要的改制。对那些项目呆板、内容复杂、单调划一、比较危险的动作在保留实质的基础上改进为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灵活多样、欢快轻松、容易练习的运动项目。再有,学校要认真作好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进学校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了让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不断延续下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不了解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方法内容,就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谈不上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要通过举办各种观摩课、优质课、公开课或集中备课、授课、说课等培训方式,使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学会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把我国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并发扬光大。
  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新的育人理念和方法,按照新新课标的要求,树立 “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思想,让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提炼和发展,让学生掌握且运用,广泛流传于社会,以便推动全民健身,强我民族体魄,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