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新课改背景下“交往教学论”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作者:杨兴文




  交往教学论(Kommunikative Didaktik)是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首先提出的侧重探讨师生关系的教学论思想。该理论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这一观点为基础,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关系,十分强调教学的教育性。交往教学论要求创设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交往教学论将对我们使用新的化学教材、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带来深刻的启示。
  
  一、交往教学论的基本思想
  
  从总的理论观点来看,交往教学论注重的是师生关系,确切地说是师生交往。它的基本观点如下:
  第一,交往教学论把“相互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软件环境。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往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而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地同学生进行沟通与对话。在交往中,学生希望从教师那里学到更多知识,获得更多技能;同时教师也能通过交往教学增强自身素质,提高专业能力。
  第二,交往教学论把“解放”作为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交往教学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同教师享有平等的自由,有同等的说话的权利。
  第三,交往教学论把“合作探究”作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实施渠道。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因此,合作探究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
  
  二、“交往教学论”的课堂模式结构
  
  “交往教学”的课堂是以“交往”、“生成”为主要特征的,要形成“交往——生成”的课堂,根据我们的认识,探索和实践的体会,初步建立了如下的基本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以上的“教学五步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课型特点、 以及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情况灵活使用,优化组合(有些环节可以反复、交叉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1. 创设情境
  设计问题情景,旨在引导学生尽快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新课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通过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
  从学生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化学现象中挖掘出富有新意的问题情景,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思维线索及动力。创设这样的新问题情景,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另外也为学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机会。
  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实验时,有学生曾提出,烧瓶内的残留物为什么变黑,是否有新的黑色物质生成?此时就顺势启发:肯定有新物质生成,大家思考一下会是什么物质,为什么有这种物质生成,此外是否会产生影响乙烯纯度的物质,怎样用实验论证。请设计方案,若方案合理,可提供实验条件供大家验证。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有效探索,得到满意的结论。
  2.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旨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围绕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活动。在Na2O2和H2O反应实验中,滴加酚酞的溶液变红又褪色的实验探究中,学生进行分工合作,一部分到实验室去分组探索“红色褪去的原因”,一部分同学去查阅一些资料。
  3. 交流评析
  这一阶段,在各组反馈交流合作探究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适时地点拨提示、精辟地评析讲解,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引导学生逐步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在反馈交流评析时,教师要对各组的合作探究情况作出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在感受成功乐趣的同时,增强自主探究的信心,提高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Na2O2和H2O反应这一实验中,学生经过实验、查阅资料,最后进行交流“红色褪色的原因”,经过激烈的讨论验证,最终发现是因为Na2O2和H2O过程中,出现了中间物质H2O2氧化了酚酞,而溶液褪色。
  4. 巩固内化
  本阶段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内化新知。 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及时检测每一位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为了提高反馈的及时性,除了安排组内交流、集体交流、师生交流等几种形式外,还提倡“流动学习”。
  
  三、“交往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
  
  针对目前师生课堂交往的现状,经过我们的课堂实践,笔者从下面几个角度提出化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交往学习是体现建构学习理论思想的课堂学习模式。建构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从个人经验角度出发对新信息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个人的学习常有局限性,要实现全面的、整体的认识,应该重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只有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智慧互惠中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地学习。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在教学或整个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不应是人与人、民主平等、协作伙伴的关系,而应是一种权威——服从关系”。教师应在也只有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对学生循循善诱,不断驱散学生的疑惑,才能真正地使他们接受老师的道德和知识的影响,生起他们对教师的尊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品质,这只有通过对话,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精神层面实现相互沟通。因此,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恰恰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寻求真知。
  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对交往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反馈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交往教学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解放;提倡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等等,这些都与我们今天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交往教学论不仅具有了丰富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还有着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