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何银花




  情感教育就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氛围,以触动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这里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我们说的情感教育。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的目标落在实处呢?
  第一、用语言激发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只有满足主体的因素时,才能发生迁移。在人类社会中,不会有无缘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故的恨。爱和恨都必须发自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世界。知识可以灌输,但情感只能渗透。历史学科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都是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种事件。教师如果不注意把握,往往就将整个历史教学变成历史事实的教育。这样一来教授给学生的就只是一些枯燥的历史。这种历史教学,只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失败的历史教育。教师一定要锤炼课堂语言,饱含感情地向学生讲述历史知识。以情感激发智慧,以智慧充实情感,让生命在情感中起航,让人生在情感中完美 。比如我在讲到《九一八事变》时,我用这样的语言导入新课:“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愤,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领土的愤懑。七十六年前的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今天我们来学习《九一八事变》。”
  再如笔者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时,笔者这样做小结:“经过中华民族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就在二零零五年十月十七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却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这反映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再度抬头,极右势力沉渣泛起,这不得不引起我国人民的警示。我们将如何正视这一现实问题?”通过这种小结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往往能自然生情,产生对当年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和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痛恨之情。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第二、用方法熏陶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熏陶情感。如观投影、看录像、听故事、赏歌曲等,也可以运用联想法,帮助学生正确移情,引导学生从所学历史中回到现实中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如在历史教学中讲到五四爱国运动初步取胜的表现时,笔者选取了一副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被罢免职务的漫画,这副漫画中全国人民唾骂卖国贼,把卖国贼唾翻在地。另选一副北京高校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的图片。让学生看完图片后谈谈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出卖国家利益人民反对,维护国家利益人民爱戴;有的说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有的说只要坚持斗争最终会取得胜利;还有的说齐心协力就会战胜困难。通过这种教学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学生在图片对比中既学到了历史知识,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使历史知识教育与学生品德教育融于一体。
   历史教师也可将学生带到重要的历史遗迹或历史遗址等实地进行教学,使他们在这特定的历史场景中,情感受到强烈的刺激,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也可以让学生呈现课前收集的历史材料,如图片、故事、文字、名言警句等,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去伪存真。同时提供大量的史实材料,如图像,文字等,并结合现代教学媒体技术,丰满历史事件和人物,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变得真实、生动、丰满,激励和吸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发展。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比较等活动,对具体史实进行分析,弄清重点、难点,认识历史事实的实质,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系统的历史表象,深化学生的情感,激起心灵世界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情感教育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好好把握情感教育,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我们只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播种,土壤中才会开出鲜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