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在生活中发展 在发展中生活

作者:凌春璐




  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一年级新生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由学前教育走向正规学校教育,他们年龄小、阅历浅、好奇、好动,对生活和道理的理解都是模糊的,如果简单地对他们进行教条式的说教,他们肯定会一知半解,甚至感到厌烦。那么如何让一年级的小孩子能愉快地接受道德知识,学会分辨是非,健康快乐地向前发展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生活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源泉和途径,生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呈现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不仅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乐趣,并且能使学生的良好道德在潜移默化的真切体验中慢慢形成,从而学会自己去探究、去发现。
  
  一、设计游戏,感受生活
  
  一年级的孩子刚成为小学生,对什么都充满着兴趣、好奇,可塑性极强。然而,他们由于年龄小、学习主动性差,兴趣又是极其不稳定的,因此要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自觉、自愿的事,找到自始至终吸引他们兴趣的东西很重要,而游戏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凭借,它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观察。当然,这种游戏的设计应该是有效的而不只为了课堂形式的多样,应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生活。
  一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我的新生活”单元是针对刚入学的学生心理设计的,当他们怀着兴奋与不安迈入新学校的大门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怎样才能让他们尽快融入到这个新集体中快乐成长呢?游戏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就发挥了它独特的魅力。以“兜小鱼”的游戏入手来组织教学,课前,先让学生准备好自我介绍,游戏开始,笔者组织全班同学来到篮球场上,10个学生搭成鱼网(想做鱼网兜小鱼的学生必须先做自我介绍),其他学生做小鱼在“鱼网”周围钻来钻去。教师和他们一边做游戏,一边唱:“许多小鱼游啊游,游啊游,许多小鱼游啊游,快快进来作介绍。”被“网”兜住的“小鱼”就得做自我介绍,如果能来个才艺表演就更好了。虽然说是刚刚入学的孩子,他们还比较害羞、胆怯,但因为课堂就是游戏,整节课歌声、笑声、掌声不绝于耳,使每位学生都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彼此间很快就增进了了解。当然,在游戏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适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鼓励和珍视学生自我表达的勇气,即使他们中有些还不能很顺畅地把意思表达完整,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孩子们逐步养成懂规则、敢于表现的良好习惯。游戏中,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大胆的交流和认真地倾听,说明他们真切感受到了课堂活动的乐趣,也学会了在同伴中展示自我。
  
  二、利用插图,回忆生活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以图为主,图文并茂。面对着以图为主的新教材,不少老师感叹新课程难教、也有不少老师干脆把它处理成了看图说话。对于图文并茂的教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图片资源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过或听到过的画面,理解其中浅显的常识和道理。
  一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具体的感观印象为主,而低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插图具体直观、生动形象,对小孩子很有感染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图中悟道、悟中动情,并导之以行。
  在《当好小主人》一课中,充分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哪些人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并让孩子们当小小评论员,评论一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够好,哪些地方还需改进等。在《我爱学习》一课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充分发挥想象,和同桌说说生活的学习有趣在哪?使学生明白,有趣的不是简单地会一件事、做一件事,而是做事情的过程和自己在做当中的收获。
  
  三、情境创设,体验生活
  
  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相对来说比较欠缺,如待人接物的礼节、交通规则、几种急救的号码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为他们创设特定的情景,还原教材中的生活情境,使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开发教材中的弹性情境,引导他们去尝试、去体验,从而有所思,有所得。
  在“今天我当家”单元教学中,教者采用了模拟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先启发学生“如果是你当家,你会怎么做?”再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三种情况提示:①叔叔来我家做客;②同时打电话来找妈妈;③遇到坏人怎么办?让学生分组表演。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兴趣高涨。在情境表演中,学生不仅再现了课本中礼貌待人的情境,还调动了自身原有的积累,并弥补了生活中不到位的礼貌缺乏和不曾留意的安全意识——遇到坏人拨110、火警拨119、医疗急救拨120等。真实的体验胜过千万次的说教,角色扮演使学生在快乐玩耍中获得了许多新知识,并且这种通过自身体验而获得的新知识学生也不容易遗忘。
  
  四、拓展延伸,学会生活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教给他们自己去驾驭整个大海的能力。而儿童的生活是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连续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课止活动止,而是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活动深入、延续到课外,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不断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感性认识,深入到理性认识,积累经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在教学《我会管好我自己》一课时,教者并没有把它结束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上,而是引导孩子,身体力行,加强课外的行为训练,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学会生活。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让孩子们带回家,每两周集体交流讲评。自从活动开展以来,常听到有家长来向我说孩子变懂事了,会照顾自己了。我想只有把课堂中的道理、常识延伸到生活中,孩子们才会真正学会生活。
  附表:
  如果我会管好我自己,请爸爸妈妈给我画张笑脸。
  
  总之,笔者认为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一定要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兴趣为导向,把生活引进课堂,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使学生在各种生活体验中自由汲取营养,促进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