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课堂作业立体评价的尝试

作者:张海云




  在教学中对作业的评价进行了尝试改革,我重新设计了一些符号,构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思维过程、学习态度的评价模式。
  
  一、评价双基掌握情况
  
  1. 变等级符号为图形符号
  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不用等级符号“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来进行分等排序和进行终结性评价,而采用画笑脸的方法,对学生掌握情况作评价,分别表示学生的掌握情况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完全摈弃了等级制的“不及格”。
  2. 辅以评语,有效指导
  对获得完整笑脸的学生,可以送给他激励性的评语,如“你真了不起!”“老师读你的作业真是一种快乐。”“这么漂亮的作业,请放到展示台。”
  对获得其他符号的学生,要针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如发现学生的错误,对错题不给任何符号,而在错题的边上写上提示语:“请打开课本,再认真读读课本第二段,特别要抓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句子,答案就在里头啦!”“这个词中的加点字义不合适,再查阅一下字典,请留意字典上的每一种解释后的词语举例。”“这个字写得它都不认识啦!”“××同学做得很棒,你可以向他请教一下。”“如果你思考后还是很困难,老师可以和你一起努力。”
  3. 反思内化,自我评价
  学生把错题订正完毕,自己把缺损的笑脸补充完整。(用蓝或黑笔)这过程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理解,自我内化,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自我评价。
  
  二、对学生学习过程、思维能力的评价
  
  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在笑脸图形的右边配以花瓣符号来反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完整性、独创性、广阔性。如果学生的作业全对,而且思维有创意,可画六个花瓣;如果作业全对,但质量一般,反映出学生做题中思维不够创意,则用四个花瓣,同时送上一段评语,如“××同学的作业很有水平,你可以去学学。”“如果造句还能换种角度去思考,肯定更精彩。”
  
  三、评价学习态度
  
  在以上两种评价符号的右边再用“!!!”“!!”“!”来反映学生学习态度的优劣。“!!!”表示态度特别端正,书写认真;“!!”表示比较认真;“!”表示要求符合,但欠认真。如果学生的作业正确、认真,而且思维有新意,内容有水平,则可获得“!!!”,如果有差错,但认真,有新意,也可获得,只是笑脸中有学生自己补的蓝色笔画。
  
  四、寓评价于多元主体之中
  
  对课堂作业坚持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评价和家长认可为原则。学生的自评除在订正过程中的自我内省外,还要对每一单元的作业进行一次自我评价,同样要求学生对作业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自我思维能力,学习态度作“三维”立体评价,通过评价表格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在4人小组中,生生之间互相评价,评价内容填写在评价表格的“互评”栏中。由于课堂作业一般是不与家长见面的,家长不太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所以,课堂作业本每半个月由家长来评价一次,评价内容则填写在评价表格的“家长评”一栏中,对各评价主体的阶段性评价资料,将作为期末综合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立体评价有以下优点:
  1. 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等级制的评价方式,教师是一个站在终点站的裁判员,按学生作业的正确情况,给学生一个简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而这种“三维”立体评价,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当学生作业有错时,在错题旁,教师不作任何符号,只是给学生一定的提示,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错误,自己去纠正;当学生的思维呆板、缺乏创新时,教师又给学生送去和风细雨,指引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当学生的作业书写不够认真,教师又及时地给学生提醒,使整个评价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现实的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作业是忙着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只要作业做完就算了事,至于对与错,则完全由老师去裁决。而“三维”立体评价方式,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做错了,需要自己去发现,去改正;同时,还需要接受同学、家长的评价。这样,能逐步使学生养成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学风以及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品格。
  3. 增长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使学生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而新的评价方式,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等级滞后的沮丧,帮助学生正视自己、自律自己、拥有自信。
  4. 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等级制评价中,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而新的评价方式,学生不再是被评价者,他还是自评者,可以和老师、同学、家长一起共同评价。这样,教师、学生、家长都是平等的评价主体,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而是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和感悟。在评价过程中,各评价主体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促进,体现了课程评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