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白云胜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创造和创新过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引导转化为主线,根据不同课型和学生的特点及认知规律,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新教育,激发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开发学生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因此,教师要把创新教育融入每节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开拓思路,勇于探索,善于利用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场所。教师必须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使教学进入最佳境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师生对话并非简单问答
  
  对话式教学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并在阅读教学中成为新宠。但许多老师以为对话就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而没有关注到许多问的互动状态。真正的师生对话,指的是蕴含教育性的相互倾诉和言语,它需要师生被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诉,欣赏与评价。如果教师没有与学生一起体会蕴含在文本中对景物的赞美之情,没有为之激动,也没有领略流动在文本中的文笔之妙。教师和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都没有开启思维的大门,没有激发情感的浪花,教师与学生更没有真正的互动,何来对话。
  
  三、组织讨论,因势利导
  
  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并且要求讨论必须认真,避免走形式。讨论学习首先要有讨论学习的目标,目标明确后,教师不应该急于让学生开展讨论。目标明确了,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在这个时候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交流学习成果。讨论过后,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点评,加强引导,逐步由老师的点评再过渡为学生的互评,使其自学能力得到提高,这样的讨论学习才是有效的,这样的讨论学习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深刻。
  
  四、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提供创新思维的机会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引导转化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学习,关键是留有充分合理的思维空间,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一定思维度的、内容宽泛的、答案不唯一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语,切实解放学生的头脑。
  如教《军神》一课时,教者没有在情节性提问上兜圈子,一改常规教法,独辟蹊径设置问题: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试着从文中找出依据。这一问题学生无法直接找到课文中原句回答,必须对课文信息进行重组,把刘伯承身负重伤后的镇定,手术前坚决不要用麻醉药的态度,手术中的他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的动作和表情,以及沃克医生的表情、动作、语言等重点内容串联起来思考。学生在信息重组中理解了“军神”的真正含义。此刻,刘伯承那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深深地打动了每个学生。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学生的思维、语言的发展而言无疑是具有创新意义的。
  
  五、注意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发表不同意见
  
  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直接相关,因此,培养创新思维可以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入手。在训练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是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教学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教师要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如画面感较强的课文可以多读、多画。
  因此,进行创新教学,关键要有创新的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开拓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在直接榜样,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为学生的创造行为提供了示范,并渗透到一切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本人是创新型的,他才会发现并开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六、不要片面地强调学生的课堂地位
  
  在课改的今天,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把课堂上的一切都交给学生,甚至断言:以讲为主的课绝对不是好课。笔者认为,既不能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不能片面地强调学生的课堂地位 把课堂上的一切都交给学生。其实"讲"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教学,实际就是通过教师的"教"来引导学生的"学"。既然要"教",就不能不"讲"。教学并不一概排斥“讲”有些问题就非讲不可,有的课还必须以讲为主,不能不弄清具体情况将所有的“讲”都与“满堂灌”混为一谈。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教法,有时以讲为主,有时以练为主,有时以启发为主,有时以讨论为主,只要让学生有所得,让学生动起来(以讲为主,学生也在动脑、动情),让学生在"做"中学,根据不同课型和学生的特点及认知规律,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多样的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的能力就会提高,这样的课才是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