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探讨
作者:王小舍
一、重学生参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自身能力发展为本,即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营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主动完成自身从过去的权威身份到互动身份的转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以此作为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积极性的基础。因此,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如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内容,可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把学生摆到受法律保护的主体法制地位,培养学生社会主人翁意识,并以具体的消费案例说明消费者知法、护法、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培植学生的自我法律保护意识,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其实,政治课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着,教师的教学只要联系实际,把学生置于政治课教学的主体,学生为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就会自觉地思考身边的事情和问题,就会把政治课学习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途径去自觉地学习政治理论、观点和相关政治法律法规,学生的政治课学习就会成为自觉行为。
二、注重教学内容和测试题目的开放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运用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具有教学空间的开放性、教学关系的主体性和思维方式的挑战性。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生活密切地关联着,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应该以社会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及时地纳入到思想课教学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最新的科技成果、理论成果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热点问题等。政治课教学是与现实相关的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政治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的教学内容和题目。应当注意的是:首先,选取的政治事件应当为学生所熟悉,内容比较有趣,与学生所学习的现有理论知识有相关性;其次,教学可以突破现有课本范围,做出适当的延伸,以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目的。
例如:在讲“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内容时,改变以往单纯讲授而将其设计为“你对党的基本路线知多少”这一竞赛形式。首先,把课本中涉及到关于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核心、关系等知识转化为必答题、抢答题等竞赛题型,并在内容上适当扩展。其次,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竞赛小组,准备时间5—10分钟,而后合上书本竞赛。这样,学生在既有竞争又有娱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比教师进行条款式讲解要好得多。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信息时代,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开放,因此,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学生形成主体意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可以体现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1. 创设问题式情景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培养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可用“问题”来创设情境的契机很多。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各显其能”这一问题时,可以由家庭或者亲属开公司的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家中的公司属于哪种类型的经济形式?”这一疑问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们会带着问题阅读理解教材,从中找出答案。
2. 用音乐激发情感
教师教学可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在愉悦中领悟知识,在激情中接受教育。例如,在学习初三政治活动课“新时期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教学内容时,可以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随后给出问题:(1)1979年在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她是一个春天?这位老人指的是谁?(2)1992年中国又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她又是一个春天呢?受歌曲的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3. 表演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开展各种生动的情境表演,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玩乐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良好性格的特点”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预习,后针对良好性格的四个特点,指导学生准备反映“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的小品,表演后由教师针对各小品提出问题,并引导其讨论,最后加以总结归纳。
还可以采用开设模拟法庭、学生论坛、多媒体教学等变抽象为具体,拓宽教学时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学的目标、过程、结果达到优化,以更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