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艺术体操运动员音乐素质培养的探讨

作者:张秀荣




  良好的音乐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培养出来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从小抓起,靠平时的训练来培养和积累。本文通过对音乐在艺术体操中的作用、如何培养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音乐素质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艺术体操训练提供参考。
  
  一、艺术体操中音乐的作用
  
  1. 使动作富有节奏感
  艺术体操又称作韵律体操,是一种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的艺术。节奏是艺术体操的内在要求,成套动作都依照一定的节奏将各种动作融合在一起。不过,艺术体操的各种动作在某些程度上又具有艺术的闲散性,形式上趋于自由的表演。 因此,紧紧依靠动作还不能完全让观众以及运动员本身领会到其中的节奏感。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在音乐的辅助下,运动员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各种看似凌乱的动作,却根据相同的节拍连贯成套,使得艺术体操形式上的松散和本质上的规范如此完美的结合,同时观众也在音乐的铺垫下领会到动作其中所隐含的某种规律和节奏感。
  2. 增强艺术体操表演的情节性
  艺术体操的每一个成套动作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表演,有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部分,这也是艺术体操动作编排中所强调的层次感和情节性。显然,仅仅依靠动作的轻重缓急来区分 层次感只会流于动作表面,而无实际的内涵。音乐的加入正好弥补这个缺憾。一些如《梁祝》、《天鹅湖》、《吉塞尔》、《卡门》等经典的艺术体操常用曲目具有清晰的情节感,借助这些音乐所具有的情节性,成套动作中的层次感将不再杂乱无章,而是有某种内在的必然连贯,按照一定的情节发展秩序组成一个完整的表演。
  3. 增加表演的感染力
  艺术体操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艺术。完美的艺术体操成套应该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在表现形式上赋予艺术体操一种艺术上的精神内涵。每首艺术体操的伴奏音乐,都有自己明确的表达主题,以及独具的特色,这些主题和特色赋予每个动作某些内涵,增加了艺术体操动作中的感染力。如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上,穿着白色运动服飘然起舞的保加利亚运动员帕诺娃表演球操的音乐是小提琴演奏的《圣母颂》,在小提琴优雅、婉转、抒情的旋律烘托下,以她完美的身体语言征服了全场观众。
  
  二、艺术体操运动员应具备的音乐素质
  
  关于音乐素质,前苏联的差异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认为,音乐素质包括一般的音乐能力和特殊的音乐能力。一般的音乐能力包括鲜明的想象力、创造能力、顽强的意志力;特殊的音乐能力包括与音乐紧密相关的情绪和听觉的差别能力。主要包括曲调感、音乐的听觉表象、音乐的节奏感。也有学者认为“音乐素质的基本特征是对表现某种内容的音乐体验和感受”。能从声音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素质越好,所以音乐体验的本质在于情绪体验,因此认为对音乐发生情绪的能力应当是音乐感的核心。也有人认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即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是一切音乐能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一切音乐能力的基础,并以此为核心,发展了音乐的感知能力(曲调感和听觉表象) 、音乐的运动感能力(节奏感和机能控制) 、音乐的记忆能力和音乐的想象能力。在艺术体操运动中,音乐是风格、看法和表情的载体,而动作是对音乐具体内容的再现,是音乐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运动的形式不能脱离音乐的节奏、风格,动作始终受制于音乐的转折变化。所以艺术体操运动员要想完美的表达体现艺术体操之美,就必须懂得艺术体操的音乐所表现出的具体内涵。 因此,就必须具有积极的感受音乐的能力,体验到音乐的表现力,并准确地再现它的能力,也就是所说的节奏感,同时还应该具有享受音乐、体会音乐,区分曲调中表情的能力,感知旋律中的曲调特点的能力,即所谓的曲调感,也需要对音乐具有较丰富的想象能力,能对音乐内涵产生丰富的联想,并转化为艺术体操的动作。只有具备了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节奏感以及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这些音乐素质才能很好的表达艺术体操运动的艺术之美。
  
  三、艺术体操运动员音乐素质的培养
  
  1. 感知音乐能力的培养
  提高运动员音乐知识素养是对于音乐内蕴的最基本的条件,音乐知识素养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对音乐作品的接受与理解,是提高艺术表现、乐理知识的传授、听唱训练和增强音乐感的必经之路。艺术体操运动员要学会感知音乐。运动员可以通过聆听音乐、参与歌唱、奏乐、律动实践活动提高对音乐感知的敏感性。此外,经常到音乐厅,聆听艺术家们现场演奏音乐,直接进入音乐的艺术氛围,以此来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在聆听、歌唱、奏乐、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艺术体操运动员逐步形成对音高、节奏、速度、力度、和声、音色等的听辨能力,对音乐形象会有更综合、全面、深入的感受与理解。运动员同时应多看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文字图片,包括作曲家生平和作品介绍,看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谱例、作品体裁(如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 、作品曲式结构(如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等) 。看懂、听懂作品的体裁、结构,方能做到对作品的整个框架心中有数,使运动员在空间上有丰富的想象,将音乐思想内化于心中,用内在的激情,创造出艺术体操更完美的视觉形象。
  2. 节奏感的培养
  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基础乐理知识的培养。艺术体操运动员必须在学习艺术体操基本功时就开始学习音乐最基础的乐理知识。首先要弄懂什么是音列、音级、音组、半音、全音、音区、等音;在这些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什么是单纯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休止符、音程、和弦、调式、音阶、调性,从而再学习什么是节奏、节拍、拍子、拍号等一些概念性的知识。
  培养节奏感是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首先,是单一节奏的练习。 常用的节拍有 2/4、3/4、4/4、3/8、6/8、9/8等,常用的音符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等,而各种单一的节奏就是由节拍和各种音符构成的。每一种节奏,我们都要在手上画拍的情况下进行口令的训练,使训练者的心中有固定的节奏感。在这一阶段较为成熟的时候,再对训练者加以立体节奏的训练,即用不同的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反复地练习,通过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强化训练,使其四肢在各种节奏的强化下达到协调。其次,把不同的节奏相混穿梭练习,有意识地编排富有变化的节奏,先按小节进行练习,然后整体训练。如:把一条完整的节奏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前半部分的节拍为4/ 4拍,而后半部分则变成了3/ 4 拍,加上速度上有所规定:前为中速,后为较快,然后进行手上画拍的口令训练。这样不但能训练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节奏感,而且还能训练她们的应变能力。这些都是较复杂的节奏感的训练。在前面两项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最后加入较为复杂的视听来进行强化训练。
  3. 音乐想象能力的培养
  学会想象,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是每一位艺术体操运动员必须做到的。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成新形象的过程。当艺术体操运动员沉醉于或优美动人或饱含情感的音乐中,会自然而然地在情感诱导下,产生丰富的想象。音乐审美想象给艺术体操运动员带来了审美享受,同时充分激发起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思维活动。想象力发挥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而教练员在欣赏训练中能否给艺术体操运动员时间与空间将直接影响到她们审美想象力的发挥。可以这样说,音乐欣赏需要艺术体操运动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深化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达到美学的高度,才是想象力发挥到最佳状态的时刻,此时的创造力与表现力才有坚实的艺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