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中学物理教学活动情景的创设

作者:刘 红




  从静止的平面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活动,首先应该把握好活动情景的起点这个控制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着兴趣性、实用性和效率性的原则,在具体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景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造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在教“压强”应用时,一个人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此人出主意。大家都主动地为此人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实验操作,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作思维的操练直接制约着物理思维的发展。在进行抽象的物理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学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景,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形成——猜想——验证的教学活动模式 。
  初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在学生观察实验中,教师要根据实验的情景发展,不断的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主动归纳出有关概念和规律。如在八年级物理《引言》部分的教学中,可设计几个有关大气压的实验:①玻璃杯中装水用硬纸片盖住,然后倒置,判断硬纸片会掉下来吗?水是否回流出来?②通过漏斗用力向下吹乒乓球,乒乓球会掉下来吗?通过这两个实验,让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其观察力。
  
  三、实例引发,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情景
  
  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指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包括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本职工作中的能力。教学中的应用性实例有多种作用,第一,给学生指出,在实际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知识;第二,这些实例是一些示范,让学生看到,怎样使理论中的公式、条文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互沟通;第三,向学生展示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
  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把知识的应用规定为教学目的之一,在初中物理课本中,编者尝试了从两个方向建立物理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过去的习惯是讲过一段理论之后讲一讲理论的应用;现在在保留这种形式的同时,也从另一个方向上加强了理论和应用之间的联系,即抓住了一些场合,从实际问题出发,向学生介绍怎样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科学道理,以深化对于问题的认识并进一步解决问题。在这些尝试中,有的需要综合运用某些物理知识,如“生活用电”;有的要求讲清原理,如“热机原理”;有的要提及技术层次的某些考虑,如“能源和节能”。关于技术层次的讨论,编者力求改变长期以来流行的重科学、轻技术的倾向,在教材中努力体现这样一种思想,即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重要。例如在讨论燃料的有效利用时,对比了煤块、煤粉和煤粒在锅炉中的燃烧效率;在讲到直流电动机时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换向器的作用。这些问题不涉及新的物理原理,但正是当年的这些“技术决窍”,推动了科学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能力的提高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实例作基础。与通用版物理教材相比,用于两省一市的高中试验教材中应用性实例大大增加,在前四册的16篇阅读材料中,其中有9篇是有关实际应用的。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练习和习题介绍了物理知识在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点和过去的教材有很大不同。老师们应当了解教材编者的初衷,充分利用这些阅读材料和题目,让它们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作用。
  
  四、采用电教手段,构建多媒体的活动情景
  
  运用电教手段,尤其是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其效果是显著的。①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构建与电教、实验、黑板为一体的新型的教学模式,而且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缩短教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激活课堂气氛,营造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③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来演示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五彩缤纷的荧屏,不断变化的生动丰富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以及悦耳的音乐,大大增添了物理教学的魅力,足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发挥他们的观察力,引发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产生学校的兴趣和活力,有效地激活了他们的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分析与辨别能力。
  当然,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物理教学也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物理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