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重构发散思维培养策略提升创新思维培养绩效

作者:黄德新




  毋庸讳言,不少教师对发散思维培养策略缺乏较为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在培养、提升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盲目性、非自觉性等问题,削减了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重新认识和构建发散思维培养策略。本文试图就建构小学语文教学发散思维培养策略作些探讨,探索符合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着力提升创新思维培养绩效。
  
  一、发散思维培养策略操作要领图示
  
  
  
  二、发散思维培养策略及操作要领
  
  上列图示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理念,明确了发散思维培养策略基本操作要点。要点的关键在于找准思维的发散点,所谓发散点,指的是这样一些内容依凭:文本材料、语言文字、内容结构,人、事、物形态方式,人文价值,因果关系,组合表达方式等。从教师层面而言,一是找准思维发散点;二是开启思路,引导发散;三是授以学生发现思维发散点之法;四是关注过程,适时组织学生交流。从学生层面而言,一是沿着教师引导的思维方向展开思维实践活动;二是自找发散点,进行独立的思维活动;三是同伴之间互动,分享成果,相互启迪;四是自觉自愿、自会自乐从思维发散点中去探寻、去发现、去展开缤纷的画面。
  交流讨论作用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从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发散思考的推论梳理并呈现出来,让学生去分析比较,寻找相同点、区别不同点,使学生受到启迪,发现规律。交流讨论的内容不宜过多过杂,对有争论性的结论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讨论话题的难易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哪些没有多少思维价值的话题不宜列入讨论范围。交流讨论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如个体竞赛、小组合作、游戏、演示等等。
  1. 材料发散
  这里的材料指的是文本里面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某个物品。这种物品是以客观的方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自然界中。这些物品有的本身就隐含着具有一定方向的、有价值的发散点。要利用好这些物品,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如是的物品很多,如: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激光的话》中的“激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神笔马良》中的“神笔”等。教师以此类物品为发散点,引导学生设想出“激光”的多种用途,“神笔”创作出来的各种物品等。如《激光的话》分别介绍了激光在工业、医疗、军事、文化、生活等领域的某一用途,“某一”而已,发散空间很大,可引领学生在这些领域或其它领域中进行更多的畅想,如在工业领域,激光既可以切割钢板,那还可以切割其它什么?你还想让激光做点什么?答案会是五彩缤纷的,其中会有新颖独到的见解。然后让学生以“我心中的激光”为话题展开畅想,引燃更多更旺的创新火苗,喷发出新颖独特的己见。
  2. 形态发散
  这里的形态是指文本中呈现的事物的形状或表象、生物体外部特征、词语的目标指向等。小学语文课本中呈现的各种形态,绝大多数生动、形象、可触可感,如形状各异的景物,五彩斑斓的色彩,生动逼真的声响,五味具全的气味等等。教师要以这些形态为发散点,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设想出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为例。既是色彩,当然就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以此引领学生发散开去,张开思维的翅膀,丰富色彩的内涵和外延。
  红:大红、紫红、桃红……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
  黄:深黄、浅黄、杏黄……春雨洒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
  绿:碧绿、嫩绿…… 春雨洒在草地上,草就绿了……
  蓝:…… 春雨洒在……,……变蓝了……
  让学生在有省略号的地方发散,对各种颜色再现重组,让色彩美化世间万物,从而放飞想象,对撞心灵,释放出富于色彩的,充满个体生命活力的思维源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品质将得到有效培养,创新的潜能将得到有效的激活和提升。
  3. 组合发散
  这里的组合指的是以某一特定的事物为核心,把与其可能相关联的事由,如样式、属性、活动等联系起来,在大脑皮层中重组某个形象,缘此运行衍生出某个新事物新价值的一种思维方法。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胖乎乎的小手》一文中说,这双胖乎乎的小手替爸爸拿过拖鞋,替奶奶挠过痒痒。文本最后说:“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定会做更多的事情。”“更多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组合点。这个更多的事情可能是什么呢?可能是拿着手术刀为病人解除痛苦;执着教鞭为孩子们指点迷津;握着钢枪保卫祖国;驾驶飞船巡视银河------让学生沿着这一思路发散开去,会唤醒许多美好的向往,点燃创新的思维火花,开启创新的心灵窗户,萌生出许多奇思妙想。
  4. 逆众发散
  逆众发散指的是对现成的解答提出不同的观点;不盲从他人、不人云亦云;敢于挑战文本,挑战权威,对现有的结论不迷信,而是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去获取新的认识;同时不按常理思考,以发现的眼光、挑剔的眼光、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现有的结论,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如对寒冷的冬天,有逆众思维的人会这样思考“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会逆众才会有开拓创新,逆众和创新互为因果。
  以人教版大纲教材第八册《落花生》一课为例:对文中“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观点,在充分理解文本的题旨,明了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后,可引导学生作逆众性思考,“做一个既讲体面,又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什么不好?”这样的逆众思考,既源于文本,又跳出了文本,一方面赋文本以新的意义,另一方面在理解和借鉴上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诱发出不乏真知灼见的闪耀着创新智慧的独到见解。
  5. 因果发散
  因果发散指的是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探寻演变成这种结果的各方面原因;或者是以某个事物发展的起因为发散点,推测可能形成的多种结果。
  请看《黄河象》教学片段:
  师:从黄河象骨骼化石出土时的姿势分析,黄河象是怎样落入河中的?
  生:不小心陷进河里淤泥中的。
  师:它为什么要到河里去呀?
  生:因为它急着到河里去喝水。
  师:它之所以急着到河里去喝水又是因为什么?
  生:因为它太渴了。
  师:造成太渴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因为天气干旱且十分炎热。
  上述片段,教师依凭黄河象落水姿势这一发散点,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推测出黄河象落水的过程(原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由果溯因的思维能力。长期的有素训练,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驶向通达的快车道。
  6. 多维发散
  依凭某一个发散点,从多方面去分析、思考、认识对象。可以从过去、现在、将来;正向、横向、逆向;动态、静态;表里、里表等多方面展开发散。
  (1) 凭借文本的某个要点引导多维。
  请看《坐井观天》教学片段
  师:青蛙坐在井里看天,她看到天只有井那么大,小朋友们觉到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生:只相信自己的青蛙。
  生:知识很少的青蛙。
  生:眼光短浅的青蛙。
  生:生活单调的青蛙。
  生:生活悠闲,喜欢安静的青哇。
  师:后来这只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呀!天原来那么大啊,此时她会怎样想?
  生:天不止井口那么大。
  生:自己原来的认识是错误的。
  生:外面的世界很大,但太噪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