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发挥年轻优势 锻造灿烂明天

作者:娄亚文




  年初,县教育局作出了实施新教师素质过关“123”工程的决定,这是体现地方特色的又一项师训创新举措。为使新教师素质过关“123”工程更有成效地实施,我们于3月份对教龄在3年以下的“80后”新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了一次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调查研究。经过分析,结论为:“80后”新教师具有中老年教师无法比拟的明显优势,但存在的不足也不少。
  
  一、优势明显,让人喜欢
  
  “80后”——教师群体中的年轻一族,他们大多是在吃不愁穿不忧的生活中长大,是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教育中成长,又都是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社会观念转型时期成人的,特定的生活环境,特别的教育方式养成了他们特殊的价值追求、个性品质。如今他们已手执教鞭迈上讲台,出现在可以挥洒青春的中小学校园里,成了一群有着自己独特风景的教师。由于年轻,他们与学生之间年龄相近,兴趣爱好和生活阅历也差异不大,因此,他们比较了解学生的情感困惑,生活欲望和学习动机,容易与学生沟通,多数学生也乐于和他们打交道。一位老年教师说:“现在的大部分学生与年轻教师有许多‘共同语言’,那些管头管脚的‘外婆’老师已不受欢迎”。
  年轻教师是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教师。不管是现代教育技术,还是新课程理念,“80后”的教师都能很快地接受,而且能较快地由理论层面转入实践运用。他们推崇现代教育特别是后现代教育,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个性化的行为方式诠释和践行着新课程、新理念。正是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使他们往往能成为改革的先锋。
  
  二、诸多欠缺,令人担忧
  
  “80后”的教师一般不喜欢加班加点,在他们身上较难看到老一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影子,大多为现实主义者,但同时他们又是一个个鲜明的生命个体,他们不会为了迎合世俗而磨灭自己的个性。在他们眼里,付出与回报之间应该是等于号。他们对学校在先进评比、职称晋升、福利分配等工作中论资排辈的做法持反对意见,他们渴望公平竞争、按劳取酬、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
  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校长眼里,“80后”新教师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或者说“错误”,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年轻,缺乏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但总体上说应该肯定。他们文化水平高,朝气蓬勃、敢想敢做,是我们未来事业发展的希望。有一位校长概括得好,“老教师不断地退休,新教师将会越来越多,他们是一群有思想、有能力、有干劲、有前途的‘四有’新人”。
  “80后”的教师面对的是“90后”的学生,虽然他们同样是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里的一代,但两者还是有认知上的差异,或者说存在难以填平的“代沟”。“80后”教师还是吃着5分钱冰棍长大的一代,现在的孩子对5分钱根本没概念。尽管师生关系上总体评价可说亦师亦友,然而,仍有不少新教师从心底里呼喊,“现在的学生不好管,真头疼”。少数顽皮的学生“捉弄”老师的方式或手段,已经从传统的“贴乌龟”、“放虫子”发展到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技术,如拍下老师的照片,然后用图片处理软件恶意修改;把老师的错误或语病放到网上校友录中,供同学嘲笑;还有学生通过老师的手机号码,打开了老师的电子邮箱,竟然找到了期末考试的试题答案。对于诸如此类的事情,不少新教师不是感到束手无策,就是简单粗暴训斥一顿,其结果“情况绝不会有好转”。怎么办呢?有位新教师深有体会地说:“现在的孩子比我们聪明得多,哄一哄、吓一吓、诈一诈的‘三字经’已不灵了。”说得对,对于这些“90后”的孩子,“不许、不准”这些词已经没用了,你必须讲究方法与艺术,以自己的智慧清楚地告诉他们为什么,让他们心服口服。
  “80后”新教师常常遭遇教学困境。虽然他们激情洋溢,但就是没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往往无力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正如部分新教师所言,他们辛辛苦苦找资料备课,学生却不领情,吵吵闹闹地说老师讲得太深了,课堂秩序一片混乱。在课堂上偶而会发生使新教师十分尴尬的事。由于“90后”的学生在一个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下成长,他们反应敏锐,学习新事物能力很强,有些孩子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知识甚至超过老师,他们有个性,能够找到自己的风格,性格独立,而且敢想敢问,有勇气有胆量。因此,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突发奇想,主动提问。面对学生的突然“进攻”,所料不及且毫无准备的老师们往往会答不上来,如果这样的事被新教师撞上,他们不是“愤怒”地去压制,就是满脸通红、举止失常,有的甚至会“委屈”地掉泪。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做到不断修炼自己的教学艺术,尤其新教师要更加虚心学习。一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努力使自己成为“专家”和“杂家”,只有这样,才能基本应付现代学生的种种“发难”性问题,也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二向实践学习,全心全意践行教学“五认真”,做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三向名特优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学习他们的艺术,但千万不能模仿他们的教法。要知道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好的实践性知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风格,一定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人们非常反感的是经过反复排练和层层把关的表演课。
  年轻是把“双刃剑”,“80后”的教师还要遭遇学生家长的信任危机。针对某校年轻班主任的调查,还发现他们基本上有着共同的困惑,那就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有困难。一位新教师向我们倾诉:“我不但成天要和学生‘斗智斗勇’,还要时不时仰承家长们的脸色。曾经有一个孩子的母亲指着我的鼻子说:‘我把儿子交给学校了,你们就得给我管好’”。分管政教工作的校领导接着说:“现在年轻班主任越来越多,而家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们总不放心把孩子交给新教师,我们经常会碰到班主任的安排与家长的愿望不一致的矛盾。现在我们的做法是:一边组织年轻班主任参加培训;一边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对新班主任进行传帮带,帮助新老师迅速提升综合素质以顺利跨过家长关。”
  有多位中老年教师笑谈,教育技术太先进了“不好”,它养成了年轻人“偷懒”的习惯,打字水平高,但平时不练字,写品德评语和课堂板书像医生开处方一样,家长与学生都很有意见。还有对“一些年轻教师在面对压力、突发事件和困难的时候显得脆弱和无奈”的反映比较普遍。比如说,一些新教师当遇到此类情况时,不是手忙脚乱,就是束手无策,有的甚至会哭。对新教师 “衣着打扮”的指责也时有所闻。说一些男教师不修边幅,女教师过分修饰,有很多精美的发饰和耳环,每天随衣搭配从不重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另类装饰,却有失教师道德规范。还有一种批评相当尖锐,说有80%以上的新教师除了教辅书外,什么书都懒得看。我想这可能有一定的根据,但不能说完全正确。
  
  三、扬长避短,走向成功
  
  综合方方面面的看法与意见,我们可比较清晰地认识到,“80后”新教师优点明显,但欠缺也不少,是一群优缺点共存的复合体。
  “80后”现象之所以如此惹人关注,原因在于他们出生和成长阶段的特殊性,巨变的社会直接导致了他们与前代乃至以前所有时代人的明显差别。首先就是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的熏染使他们敢于表现自我,个性独立,显出几分可爱,也有几分癫狂;其次就是一直在充满温和、温暖、温情的环境下成长,多情但脆弱,多识但虚浮,多彩但单薄。最重要的,他们大多属于独生子女,过多的呵护导致了情商的缺失,泛滥的溺爱增加了反叛的砝码。人们对于他们的未来走向也就不可避免地多了几分担心。
  无论现在有多少褒贬,“80后”教师群体形象的最终定型和思想释放乃至对于下一代的影响都是毋庸讨论的,他们注定要在明天的某一时刻成为教育的主流代表。所以,我们需要寻出平常概念上的“80后”教师的思维特征、精神诉求、优势劣势以及最终成才途径。当然,这需要把他们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依照文化传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不是从个别现象出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余烬毕竟不是火焰的全部。
  因此,对“80后”的新教师,首先需要的是理解。因为他们的一些品性缺失不是他们个人造成的,社会的影响、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家庭教育的不适当都是导致此结果的重要原因;其次,加强有组织有计划的专项培训。因为“80后”教师的不稳定性也同时意味着他们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曾晓东说,我们需要接受“80后”教师的多样性差异,对他们来说,目前最需要的是加强职业训练,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针对“80后”教师是一个优缺并存的矛盾共同体的特点,如何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如何既让他们适应学校管理,又让学校管理适应他们,这是每个学校管理者也包括新教师自身都要思考、都要研究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