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

作者:涂念生 柳巧云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逆反心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此尤为关注,笔者在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些许成绩。在此就如何预防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和矫正做了谈谈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共勉。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少年时期是从童年向青年发展的过渡期,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共存,自觉性和冲动性互相交错。随着他们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其生理、心理和成长需要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十二三岁的初中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由于认识问题的方式、思维水平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度,思维水平低,不成熟还带有一定程度童趣,在情绪上表现出易冲动性,即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爱跳、爱唱、爱玩、爱表现,过分地表现出自信。遇有不适问题或情感受阻时不能调制自己的过激行为,加之此时缺乏正确而及时的疏导,使青少年逆反心理就埋下了“隐患”,其具体形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于学习的压力
  青少年进入初中学习后,学习内容突然增多,学科内容接近于科学体系,出现了较多的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及应用实践,这就要求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具体事实和各种表象中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去总结掌握各种原理、法则,并能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方法上,中学教师也不像小学教师那样进行很多具体的指导,而是要求自己探求并且做好笔记,做作业时独立思考。这对于习惯了注重形象思维的学生来说,要想单纯运用一种知识解决一种问题,无疑增加了不少“负担”,很容易留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当问题没有及时解决的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思想压力,如果没有教师或同学们的帮助,或教师操之过急,批评不当、言语在无意中伤害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心理隔阂,久而久之,逆反心理就会形成。
  2.来自家庭的压力
  现在的家庭中,由于家长为了增加经济收入而辛勤工作,繁忙的事务让很多家长身心疲惫,对孩子成长关心不够。只要孩子在吃、穿、玩上有需要时,家长就尽量满足,对于成长的困惑无暇过问,要么漠不关心,要么过度关爱,过度保护,连孩子成长中最基本的生活也照顾得无微不至,使孩子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生存环境中,造成了青少年意志薄弱,怕吃苦,只贪图享受。特别是条件优越的家庭更是如此。还有祖辈的隔代疼爱,更加使这些家庭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脆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他们不是勇敢面对而是逃避。还有一些家长将自己过去曾未完成的理想也转嫁到孩子身上,提出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过高期望,与孩子在与原来的过度保护与关爱形成较大反差,令已有骄娇二字的孩子难以承受。部分家长缺少应有的教子之道,要么经常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孩子的长处比较,甚至无端指责漫骂;要么放任不管,使青少年的身心受到伤害,负担沉重。在加上孩子缺少可以交心的玩伴(知心朋友),使他们无处倾诉,心中的苦闷久而久之,逆反心理产生。
  3.来自于社会不良风气的诱导
  随着社会经济更加开放和发展,人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益匪浅。同时社会上不健康的行为事情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相互攀比,造成了心理上的巨大反差。特别是处于半成熟期的青少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熟,对社会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事情缺乏主观上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在他们接触社会活动中看到一些不良青少年的不健康行为方式,如抽烟、擂肥、上网吧(打游戏、浏览色情网站)、比吃喝玩乐等,他们就拼命模仿。社会上的一些媒体,对明星生活的负面报道,一些内容粗俗、格调低下的书籍泛滥,使这些问题少年心理失衡,当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进行干预时,就会出现“顶牛”,久而久之逆反心理就形成了。
  
  二、防范措施及对策
  
  从以上几种情况不难看出,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是可以预防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负责青少年教育的学校、家庭、社会需要互相配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
  初中的学习生活对于每个青少年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是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八年级的学生(十三四岁),因此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我们提高思想认识,高度关注学生思想变化。
  (1)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改变教学方法,注意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对所学知识用学生喜闻乐见、活泼而新奇的方式呈现出学习内容,减少思维坡度,让学生的直观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不急于求成,让学生轻松适应与转变。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独立性和主动性,不要包办代替注意适度指导,让师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情感,互相倾诉心声和成长的困惑,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思想负担,以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增加心理压力。
  (3)多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增加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坚强的意志,以利于学生的身体和心智的和谐发展。
  (4)及时家访,家访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家访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家长在家对孩子的教育情况和成长要求。同时也可以与家长相互交流教子之道,减小家长与老师对学生(孩子)成长的教育缝隙、误会,有利于学生(孩子)的成长。
  2.家庭教育要转变方式
  对于具有“逆反”心理孩子的家长来说,在社会活动中不管有多忙,仍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运用正确的方式适度引导,尽量避免过激行为,不要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与别人的孩子的长处比较,也不要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放任不管,而要放下架子,设身处地与孩子换角度思考,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榜样,与孩子真诚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仅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也要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关注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比如有钱使用时注意节约,不要大手大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做社会公益事业,学习讲文明礼貌,学会辨别社会的真善美丑,使孩子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得到升华,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消除。
  3.净化社会风气,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随之而来的社会不良风气时刻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意志力不坚定、辨别力相对较差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个“榜样”的示范,社会不健康行为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各种媒体对负面新闻不要过度渲染报道,新闻出版部门不要出版内容粗俗、格调低下的无聊书籍,对社会不良青少年行为要给予警示、告诫;网吧、游戏机室也要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净化青少年的成长中的不良风气环境,同时开放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公共场所,对青少年开放,进行正面引导,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总之,让具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走出困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和谐环境,让每一个青少年都成为新时代的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