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从细节进入文学文本
作者:刘 丽
一、从细节进入小说文本
对小说文本的解读,基本任务就是解读其情节、人物和环境,进而抓住作品的主题。三要素的解读过程,始终都离不开对细节的阅读和鉴赏。或者可以这样说,小说的鉴赏就是对一个又一个细节的解读过程。通过对细节的读解,读者进入作品的情节、人物与环境,并最终领悟作品的主题。人物的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典型的细节描写能够勾画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生动地再现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如孙犁的《芦花荡》开头写道: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白洋淀夜晚阴森恐怖的气氛,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回到了八年离乱的战争年代。日寇入侵,连年炮火,社会动荡,生灵涂炭。作者选取野生的水鸟因为炮火而改变生活习惯这一独特细节,再现了当时战火纷飞的时代风貌,同时,这段景物细节描写也为“老头子”与敌人周旋提供了典型环境。
又如吴敬梓《儒林外史》为了表现反科举的主题,其中就写了范进中举这一情节:范进见到中了举的报贴,“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两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噫’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苏醒后,又跑到“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作者对范进发疯细节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范进的内心世界。他的家贫穷不堪,在向上爬的过程中,他又受到那么多的挫折和嘲讽一一特别是受了丈人长期的精神的侮辱,尝够了名落孙山苦,饱览了世态炎凉相。他对中举简直是走火入魔了,一旦实现了飞黄腾达的理想,他的精神世界就发生了强烈的震动。他能不欣喜若狂,乃至喜极而疯吗!但这次精神的巨大震动,正反映了“科举迷”的社会环境。范进是在“人人为着科举发疯”的封建社会环境下活动的,他的疯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因此,作者写范进中举发疯这一细节,也正是辛辣地嘲弄和猛烈地抨击封建科举制度,从而有力地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二、从细节进入散文文本
下面我就以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来具体阐述一下从细节进入散文的解读思路与具体过程。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搜索到细节,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整合,从而把握文本的整体风貌。
第一:搜索细节。(1)布置任务:快速跳读,寻找文中有关细节的语句和段落并标记。(2)学生找到以下语段: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②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只好来捕鸟。——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③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④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⑤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第二:分析并整合细节:组织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点评指正。
①段描写百草园的景致,写得绘声绘色:菜畦、皂荚树、桑椹,鸣蝉、云雀、蟋蟀、斑蝥……构成了富有情趣的风景画,成为令人神往的儿童乐园。②③段分别写雪地捕鸟与课后跑出去玩,都是围绕“我的乐园”来写,童年生活的快乐与情趣自在其中了。④写“我”向老师提问“怪哉”一类的问题,展示了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⑤知识渊博的私塾先生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私塾的读书生活仍让“我”留恋难忘。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自然感受到: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从而把握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三、从细节进入诗歌文本
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而且能够融情于景,景中传情,从而避免了那种空洞的抒情。优秀的古典诗歌的细节描写,便是不注重于客观的铺陈,而是选取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节,来抒写人物复杂、细微的思想感情。“在一定意义上,细节就是感情。”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有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笑问”这个细节,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的场面又极富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感染,却也不能不为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动。
我们在鉴赏细节或者描写细节的时候,应注意到:典型的细节总是以小寓大,以少赅多,借一斑而窥全豹。无论一个细节多么美丽,假使它不是为了更完善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它对作品的艺术性就是有害的。因此,细节描写必须服务于典型化的原则,通过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完满地表达和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