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幼师生口语交际训练策略初探

作者:崔 红




  著名学者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他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说学会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因而重视口语教学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地在语文教学中的共同趋势。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启蒙教师。幼儿的语言教育主要是口头语言教育。“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仅仅能唱会跳、能弹会演是远远不够的。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是善于和幼儿打交道。”因此,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对幼师学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出幼师生口语交际的几条训练策略,供同行商榷。
  
  一、针对学生特点,创设口语交际宽松环境的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的幼师生,大多来自农村,受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明显较城市学生低。具体地说,低在以下几方面:胆怯、害羞,不敢张口,体态不自然;语音不行,不会说普通话,重音、节奏掌握不好;应变能力差,只会背书,不会用自己的话说。针对幼师生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尽量在课堂上创设宽松环境,使用激励性的话语,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主动愿意开口。
  具体做法是:对于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的表述有误时,教师坚持作分解性评价,将其正确部分提出来予以肯定,使其增强信心;其次,教师在言辞的选择和语气、语调的使用上,注意保持对学生的信任和关切;第三,在口语课堂上,教师要为不愿开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说话的机会,注意增强她们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勇气和胆量。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的做法。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说话机会,宁老师向他的学生提出了“五允许”:允许说错;允许补充;允许修正;允许质疑;允许保留。
  
  二、针对口语训练中的难点,常抓不懈,各个击破的策略
  
  针对本校幼师生的口语水平,确定口语训练中的难点。我校生源多来自新乡县区,方音浓重:平舌音、翘舌音不分;阳平、上声不分;变调不自然,说话生硬,类似于唱戏。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差,说话空洞无物,听话抓不住中心。因此,作为口语教师,可把普通话训练和如何积累学生听说中的文化资源作为难点。
  普通话训练的具体做法是:(一)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份常用的、易读错的字音辨正表,人手一份,要求每日必读。(二)在日常交流中,师生、生生互相监督,互相纠正,从而养成习惯。例如:两学生在一起交谈,一学生说:“春(cūn)天来了。”另一学生帮她纠正:“不是春(cūn)天,而是春(chūn)天。”(三)多渠道进行,不断补充字音辨正表。如听广播、看电视时,注意并学习播音员、演员的发音。大多数学生发现“号召”的“召”应读 zhào,而自己平时总是读zhāo,如此,“号召”便被补充进了字音辨正表。(四)结合朗读训练、口语表达训练、幼师职业口语训练等进行,使普通话训练贯穿两年口语课的始终,常抓不懈。
  那么,如何积累学生听说中的文化资源呢?(一)要求学生“三个一”:每日一条名言警句,每周一首古诗词,每月一本名著。一月一检查、展览、评比。(二)定期开展活动,促进学生积累。如趣味中国典故、成语典故口头竞赛、演讲赛、辩论赛等。(三)要求学生对于家事、国事,都要经常关注,对于所见所闻,都要加以思考、研究一番,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并写成周记。所有这些要求都纳入期末口语成绩评价系统。
  
  三、听、说、读、写相结合的策略
  
  训练听说能力,同时也在训练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助于提高读写能力。听说和读写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必须认识到看书读书其实就是听他人的话——用眼睛从书面上听他人的话,作文其实就是说自己的话——用笔在纸上说自己的话;读和听是同一回事,写和说是同一回事,不能丢开听和说不顾,光管读和写。”尽管幼师语文教材分编为《阅读和写作》、《听话和说话》、《幼儿文学》,但语文教师决不能把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孤立地进行单项训练,应实现多方面的交相融合,互为一体,使学生的语言文学素质在“读、写、听、说”等诸多环节上得到全面的提高。
  阅读教材中有许多文本可以作为进行口语训练的主阵地。教师要善于揭示《阅读和写作》教材中的口语语用规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体味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以及情味感和得体性。这实际上是以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艺术的范例,扎扎实实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刘孝学老师说得好:“选入教材的大量文章和文学作品,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学生阅读它们,藉以积累语言素材,形成语感,获取语文知识,习得言语技能。从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看,学生不论读文章还是读文学作品,最终是为了学语言。”如《荷花淀》中的“夫妻话别”情节,对话描写传神,可让学生先品味语言,再揣摩人物性格,最后分角色朗读;戏剧单元如《雷雨》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演话剧;现当代诗歌单元如《再别康桥》让学生在鉴赏的基础上进行模仿朗诵训练。在朗读、朗诵训练中,让学生注意字音、停连、节奏、重音、声调、表情、情感等有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朗诵能力。
  写作训练可以和说话训练结合。写之前的说能为作文开拓思维、理清思路、启发构思,为写作进行有效的铺垫。王道信老师指出;“说实际上就是用嘴写,能出口成章、满嘴留香,就能下笔如神、妙笔生花;能口若悬河、倒挂长江,就能文思如涌、涉笔成趣;能伶牙俐齿、舌如巧簧,就能笔力雄劲、入木三分。”
  
  四、利用多媒体,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口语交际训练不可能实现速成”,单凭一周两节口语课不可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训练必须显现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多变’的特点。”口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广开课程资源,实施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策略。因为课外更能为口语训练创造广阔的天地,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单就幼师生讲故事训练来说,(一)教师在课堂上可借助音像、图片、课件等手段,如观看童话剧《海的女儿》、《灰姑娘》等,创设“童心”情境,激发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培养学生语感,培养她们敢说、善说、会说的口语交际能力;(二)课内有“课前三分钟讲故事”、“分小组讲故事”等活动,课外有“开故事会”、“讲故事竞赛”等活动。
  其他课外活动还有:演戏、演讲会、小记者活动、朗诵社、新闻社等。“演戏尤其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表演,《小兔乖乖》的演出,连两岁的孩子都会。在小学,学生们演儿童剧,在中学,学生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凡是有故事情节、人物性格鲜明的课文,都可以改编成剧本,由学生自导、自演、自评、自己制作服装和道具,”由于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所以多让她们演童话剧、儿童剧更有必要,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幼教职业口语能力大有帮助。如演《小马过河》,小马妈妈、松鼠、大象等人物说的话要符合儿童的接受水平:态度温和,语气自然,口语生动形象,简洁易懂,并伴有动态语言,如微笑、点头、抚摸等。
  另外,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幼儿园实践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对自己的谈话用语、活动指导用语、游戏指导用语或其他工作用语进行反思,每天都要问自己“我今天所用的幼儿教师职业口语采用了哪些技巧?音量是否适中?音色变换是否自然、得体?表达是否清晰?语言有哪些语病、是否通顺?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要求学生对反思结果进行记录,以利同学之间的总结交流。
  从以上途径不难看出,课外口语训练不仅为幼师生提供了更多的口语锻炼机会,而且提供了更为真实互动的交际情景,提供了更为开放性的交际话题,体现了口语交际的交际性这一本质特征,有利于培养幼师生口语交际中的应变性、灵活性,很明显地促进了幼师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