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何入手

作者:杨伟长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物理教学最擅长而又最能体现的,笔者曾尝试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从实验问题入手,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若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就能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执着探索。所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实验和教学问题情景。
  如在学习“分子”这一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发现“物质是由一个个小微粒构成的”,可让学生做这样的实验:提供学生实验材料,一支长约1米的一端密封玻璃管、一个橡皮塞、一个注射器、一小杯红色的水、一小杯酒精、一根细铁丝;学生实验,在玻璃管中注射约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在上面再注射满酒精,塞紧塞子,让学生把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实验结果是液体的体积变小了,根据现象,让学生猜想其中原因。又如,上初二电路时,给学生二只小灯泡和二只开关,以及必要的导线、电池,让学生自由连接,最后由老师一一讲评,分析各种所接电路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二、忌照本宣科,设计好教案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在教案上下功夫。例如,在“大气压的测定”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教者按教材的编写依葫芦画瓢,直接运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结论,虽然能测得大气压值,并能理解测量过程及原理,但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能知其然,达不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更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变讲述为探索式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①将一开口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分析为什么管内外水银面相平(连通器原理)。②把玻璃管中按上一活塞,向上拉动活塞,分析为什么水银柱能上升。③分析当玻璃管足够长,是否当不断向上提拉活塞时,水银柱能不断上升。④在水银柱不随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时,你能从中悟出什么?⑤设想一下,怎样使管内水银面以上部分达到真空状态,从而精确地测得大气压值?这样按此质疑、实验、探索、解疑等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索、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知识技能并举重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这说明了知识的广博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顿悟”性之间的必然联系。
  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教学和训练,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寻求事物间的纵横联系,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教学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设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通过观察图,可提出哪些物理问题?又如为了测出石块的密度,可用哪几种方法?如用天平测、用弹簧秤测、用量筒和小浮筒测等等。
  
  四、多搞课外活动,挖掘创新因素
  
  组建物理兴趣小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扩大视野、激励创新的有效途径,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到的物理现象,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获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