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说”出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郑 诚




  “听、说、读、写、思”是五位一体、交叉立体的关系。如果其中一种能力得到提高,必然会带动其他能力的提高。而这五种能力中,“说”显然是关键。因为每一个人从三岁就开始说话了,练到至今,“说”就成为最快、最准、最省力的能力,乃是“短”“平”“快”。因此,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应该以“说”为突破口,大面积地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具体理由是:“说”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最快捷,效率最高;“说”的角色变换最快; “说”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言为心声”;通常情况下,“说”的能力强,“写”的能力也强;只有学生敢“说”,想“说”时,他们才能认真地“听”;除“听”以外,其它五种能力中,“说”的能力最强。相比较而言,为了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更爱用“说”的方法。当一个学生对某一门课敢“说”了、想“说”了,并且得到了教师的赞赏,他的内心变化最大的是:学习的兴趣从无到有、从有到浓,课堂气氛从沉闷到活跃,在这样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下,从“说”转向“读”“写”,就会显得自然、省力,有水到渠成之感。
  从教育教学的实践看,大凡成功的课,大都以“说”为突破口。钱梦龙如此,魏书生亦如此。一旦学生开口“说”了,双向或多向交流开始了,这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否则,主导性和主体性只能如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常常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失败。常规课如此,作文课也一样。魏书生的课就是以说为主。他在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我一直把培养学生的说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我觉得说是用口写文,是效益较高的一种作文训练方法。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一般说来,书面表达能力也强。”
  笔者就“说”也进行了尝试。
  
  一、激发兴趣
  
  让学生七嘴八舌地口头作文。请学生围绕自己或家庭生活,敞开心扉说自己,说亲人、说家庭中发生的难忘的事,或者借家庭中一件小事发表看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限文体,题目自拟,可以说得不好,可以东一句西一句,但不可以不说,这样容易打消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的顾虑。由于是七嘴八舌大家说,教室里人声鼎沸,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谁也不用担心自己说不好而丢面子,这样的场合最容易打消学生害怕口头作文的顾虑,容易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说三分钟后,要求学生在心中整理一下刚才说过的话,尽可能围绕一个中心,再七嘴八舌地大声说一遍。然后,随意写上三分钟(往往会写十分钟)。接着,数字数,报字数,算一算每分钟写了多少字(除以10),算一算每一分钟说了多少字(除以3)。计算的结果是:说,200字左右/分;写,30字左右/分。可见,即便是说三分钟的话,就已经说了600多字的一篇文章。
  有人统计,如果一个人一天按普通速度说一小时的话,一年大约要说出450万字来。日本有学者按一人一天说一小时计算,把一生说的话记录下来,可印成厚达400页的著作1000本之多。如果我们努力学习,加强训练,掌握说话的艺术,达到出口成章、妙语连珠,那么,这1000多本400页的著作,定然会熠熠生辉。
  
  二、基本格式和变式
  
  魏书生的方法一般是五个步骤: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当然,有时也用四步,一切从提高教学效率出发。笔者常用的方法是:无须举手,自由发言,形成自由讨论的氛围。但为了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分必答题、抢答题和提高题,逐步形成两大原则:一是女生优先;二是经常发言的让较少发言的。由此,课堂秩序活而不乱,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竞争意识、谦让精神和自信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日益多样和复杂,一个人除了和老师、同学、家人、亲人、朋友交际,还要与陌生人交往,这都要求掌握说话的本领。惟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愈进步,说话能力乃至口才愈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