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如何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作者:周淑贤




  上数学课,要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离不开宽松的课堂气氛。宽松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循循善诱、提倡思考、精心设疑、互相尊重、融洽情感、严谨治学、松而不乱的教学状态。本文拟就如何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倡思考
  
  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教学,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如何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乃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唤起求知欲的根本途径。
  例如,学生在七年级学习方程时,教师首先让每一位学生在心里把自己的年龄乘于2再减去5,然后任意选学生说出其得数,教师就立即报出该同学是多大岁数,学生开始半信半疑,议论纷纷,待教师正确地报出几位同学的年龄后大家开始思考老师是怎么猜到的。这时,教师再引入方程新课,学生顿时对方程的知识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引导讨论
  
  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与其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倒不如适时地将问题作为学生争论的中心展开课堂讨论,尽可能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课堂面貌可能会失去原有的肃静,打破常规纪律状态,也许是人声嘈杂,人头攒动,但这正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思维充分调动、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生动体现。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时,首先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硬纸片(△ABC)的两边BC、AC上分别取其中点D、E,并沿DE剪开,把△ABC分成两部分,然后让学生充分讨论这两部分怎样才能拼成一个特殊的四边形?并分别从位置和数量上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以及合作与交流,得出了多种拼法,并通过猜想发现了规律,从而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同时学生通过实验、交
  流、猜想等体验到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习得到了升华,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三、练习新颖有趣,营造竞争氛围
  
  课堂练习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良好的课堂练习状态应该是人人动手,个个参与,使各类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分层导练、分层指导是营造这种状态的好办法。分层导练首先应设计好训练题,通过训练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系统,使知识类比,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活化”,从而完成“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水平的学习任务;其次是分层指导学生练习,其形式是“分类指导”、“个别辅导”和“学生自练”的复式教学。学生或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练习,或是听取老师的点拨;教师来回于学生之间,或是分类指导,或是个别辅导,整个课堂呈现人人动脑动手的紧张状态。
  同时竞争能使一个人的脑细胞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竞争能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把竞争机制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秀品格。
  
  四、互相尊重,松而不乱
  
  师生情绪的好坏会影响课堂教学状态,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知识生成、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事,这种高级思维活动的交流,没有一个相互融洽、相互尊重的情感,就不会有默契的配合,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表扬多于批评,即使批评也应力求含蓄,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把多项式1-x2-y2+2xy因式分解”时,教师在分析了一、三分组分解的方法后,又出了两道同类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讨论、总结分解此类问题的一般规律,这时意想不到一位数学成绩并不太好的学生却总结出了把多项式按某个字母x或y降幂或升幂排列,这样既便于发现分组的方法,又对解决四项及四项以上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很凑效,于是抓住这个契机,对这位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和全班同学一道为之鼓掌致意,这位同学当时非常感动,从此以后,他便爱上了数学这门功课,到初三竟成了数学尖子生,对其他同学的影响很大。
  但是,宽松的课堂气氛,还应注意不能以学生的随意性为出发点,在营造宽松课堂气氛的同时,除了给积极学习的学生予以热情鼓励外,同时对出格违纪的学生在尊重其人格的前提下,予以纠正和教育,遵纪是宽松课堂气氛存在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松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