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教师“小准备”,学生“大智慧”
作者:秦志华
手脑并用——丰富体验
教学二年级《角的认识》,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包括:认识角的组成部分、数角的个数、做角、比较角的大小。试上这节课时,惟恐学生年龄小,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在学生“做角”的这个游戏环节中,我把时间压缩又压缩,但在“比较钟面上角的大小”这一环节时,无论我怎样启发,学生只能停留在借助“数钟面上的格子”的方法上,试上的效果不满意。怎样才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完成这么多的任务呢?有老师说:“能不能在活动上动动脑筋?”一语惊醒梦中人!结合本课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兴趣特点,决定充分发挥“做角”这个游戏活动,将比较角的大小的意识融合进去。课堂上,到了“做角”这个活动环节,学生们利用提供的毛线、图钉、硬纸片、橡皮筋、钉子板、纸、小棒……做成大小不同的角,忙得不亦乐乎!在同学向其他小朋友展示各自做的角时,笔者向他们提出要求“你们能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吗?”听到这个活动要求,孩子们又趴在一起,我走过去看时,发现他们又小心翼翼地拿着各自的角,在商量怎么比?比什么?有几个学生满脸疑惑地问:“是不是比谁的边长啊?”我不失时宜地用胶带在黑板上也做了一个角——一条边很长、另一条边很短。再次要求学生动手利用手上的材料,分别做出:(1)比黑板上的角大的角;(2)比黑板上的角小的角;(3)和黑板上的角同样大的角。活动后学生体会到:两条边叉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我要求他们说说“怎样才知道和黑板上的角一样大?”很多小朋友站起来说:“印!”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示范,展开他们的方法“印”——重叠起来比较。等到了解决“钟面角的大小”问题时,他们除了想出了数格子的方法外,仍然支持用“印”的方法来比较。“印”的方法在教参上根本没有提到,它是孩子在玩游戏时总结的方法。学生用游戏中收获解决难题,让我又有一丝意外之喜。
记实物——多根解决问题的“拐杖”
教学“分米、毫米的认识”,学生能准确地比划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但在实际运用时,发现学生对数字较大的长度判断就容易出错,主要表现在比较大小上。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是借助单位进率的转化来比较,还有小部分可以结合课堂上的比划进行比较。但遇到“1米( )3毫米9毫米( )8分米75厘米( )10米”这类实际问题时,学习优的那部分学生能熟练用进率转化的方法进行比较,另外一半的学生怎么办呢?在反复思考后,我停留在学生常见的几件物品上:学校教学楼(高12米),学生尺(约长2分米),课桌高(约75厘米),自动笔芯(长约8毫米),让学生自己测量之后,我提示他们记住这些长度,平时在比较大小或填合适的单位时,可以借助这些实物的大小去判断。一段时间后,学生慢慢地适应了这种“多根拐杖”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六年级“体积单位”教学时,一部分知识掌握很含糊的学生,在填单位名称时就闹出“冰箱的容积是1.2升,纯净水瓶的容积是20毫升”之类的笑话。我鼓励他们记几个周围的物品的体积,(一盒牛奶250毫升,一热水瓶水2升,6滴水1毫升),把这些常见的实物体积作为解决问题时的“拐杖”,尝试之后,也就少了一份“他怎么又错了”的困惑。学生在解决量的计量问题时,我们不妨让他们记住几个常见的数量来丰富他们的表象,让他们多个解决问题的拐杖。给自己一个意料的喜悦。
手脑并用——益智益趣
教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我对这部分教材已是了如指掌,以往教学这部分内容,我总是让学生拿着学具,对照课本上的安排一步一步地做,总结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现在回忆起来,那时的学生只不过是一名操作工,根本就没有自身思考的机会。但是如何教,才能让学生较轻松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怎样教,能让教师少讲却又不影响教学效果呢?“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结论很简单,重点是推导的过程,也就是把学具的作用尽最大可能地发挥至极点,带着这样的重新认识,我开始这一次的“圆柱的体积”的教学。
课堂开始,我并没有当场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而是要求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圆柱的模型,自己拼一拼,看它能拼成什么样的空间图形?不一会儿,学生们大叫:长方体!我再次启发他们:得到的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提之间有什么联系?我建议同学们从点、线、面这三个层次上去进行比较,并要求各小组将结论记录下来。约莫十分钟,各小组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收获。此时我将各小组的成果汇总记录在黑板上:(1)圆柱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2)圆柱的底面半径等于长方体的宽;(3)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等于长方体的长;(4)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是圆柱的侧面积的一半;(5)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6)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多了2个(半径×高);(7)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相等……学生们竟有如此多的发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发现,对学习“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太有价值了,在这样的发现基础上,我继续引导:你们能利用刚才这么多的发现来想一想如何计算一个圆柱的体积?把你的想法和理由充分向你的同伴表达。学生们独立思考约一分钟后,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急切地向同桌、同组的伙伴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此时,我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再统一他们的计算方法,感觉更自然了。这节课“玩”出这样的教学效果令我快慰,不由地沾沾自喜。在这节课上,我和学生有着同样的体会:轻松、流畅!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充分说明了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的重要作用。在本课中,学生创造思维的碰撞、创造愿望的增强、创造目标的追求等等,多在教师小有的准备中、合理的引领下实现的。只有在教师精心的预设下,我们方能看见学生创造出来的精彩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