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抓好“五个结合”

作者:叶青国 周希清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黄金阶段,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最佳期,不仅会给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留下不可弥补的缺憾,而且会影响到一个人生活道路的选择和发展。根据小学工作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我认为小学思想品德课,要把握契机,做到“五个结合”:
  
  一、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教学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的主旋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把思想品德教育溶于各科教学之中,既教书育人,德育工作才能落实到实处,通过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艺术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如语文教学,可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体现人物性格,学会做人的品质。又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善于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分辨真假是非的辨别能力。数学课也可以利用数据、图表、应用知道,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近几年来,我校要求每一门教师根据自己所带学科的特点,有机地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和评课的一条标准。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在教学的有机统一,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二、思想品德课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
  
  少先队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寓教于乐,为广大少年儿童容易接受,最终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几年来,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学校坚持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少先队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举行了“祖国在我心中”、“爱国主义歌曲比赛”、“讲革命英雄故事”、“献爱心”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陶冶,德的教育。
  
  三、思想品德教育与革命老区精神相结合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以老区精神、老区文化,弘扬老区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瞻仰南化塘镇革命先烈纪念牌和祭扫玉皇山革命纪念墓活动,让少先儿童在此活动中感受老区的人文景观,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教
  育。促使他们继续发扬老区精神,踏着先烈的足迹,高举老区文化的大旗继续走革命先烈未走完的道路。
  
  四、思想品德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长,加强劳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势在必行。我校根据新课程标准,开设了劳动课、活动课、手工课,教会劳动技能,举办劳技技能比赛(穿鞋子、钉扣子、做饭、烧菜……)每周流动红旗比赛,特别是校园绿化,生物园地的艰苦劳动。这些活动不仅用师生的双手改变了校容校貌,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同时,学生们要在自己亲手一筐泥、一捧土建起的植物园里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们不仅观察到不同的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特点,还学会了种植移载,管理等劳动本领。实践证明,小学生参加劳动,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而且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促进身心发展。
  
  五、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
  
  良好的品德发展是身心发展的一部分,它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现在大多数家庭比较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娇惯子女的也不乏其人,且家庭教育的随意性很大,加之社会生活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脱节的现象。如何使二者有机的结合,紧密的配合,达到育人的目的呢?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使学校教育渠道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保障。我们每学期为军烈属、五保户、孤寡老人做好事,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好品质,又是他们有关了一个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机会。我校开展了“三小”活动(小农民、小卫生、小帮手)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校每学期举行一到两次家长会。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建立家校联系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都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好办法,也收到了行之有效的结果,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